



10月25日下午,一场别具特色的教师学习交流分享会在常州市第三中学红厅举行。从国内到国外、从教师自身研修到带领学生研学……,王科、汪洁、李文伟以及李丽萍四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体教工呈现了风格各异的心得感悟。
王科老师9月赴德国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艺术课程建设专题研修班。在当地参观了工厂、学校、博物馆等,并积极深入课堂,近距离体验德国的艺术教育。王老师向大家较详细地介绍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感受最深的是德国教育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的原则,教育与工厂以及公司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双元制学校毕业的学生比率远高于名牌大学以及综合大学,这就为德国大批高素质、高职业技能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从而使德国成为世界上职业化工业化程度都非常高的国家。此外,细腻的王老师还通过丰富的照片及视频资料向大家展示了德国随处可见的既人性化又细致贴心、实用安全的城市设计。在场老师无不感叹这个欧洲国家了不起的匠人精神!
同为德国,但汪洁老师分享的却是带学生赴德研学的经历。她用“差异”与“改变”两个词概括了此行的印象与收获。她说,由于德国没有中考以及高考的学业压力,德国的中学生每天都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在文化课学习之外,他们会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诸如园艺、烹饪、游泳等项目的学习上。这使得他们从小就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独立自理的能力大大提升。相比而言,我们的孩子在体质以及自理方面都稍显弱势。此外,她表示此次研学之旅给她最深刻的感受是“改变”。这种改变首先从自身开始,起初她认为所谓研学不过是旅游,后来渐渐发现,这样一次特殊的旅程其实会对学生的思想性格、见闻谈吐各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会促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取得更多的进步。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难以张口到后来能够在异国的课堂上 “脱口秀”,性格极其内向的大男孩从拘谨到开朗,渐渐与接待家庭成员相处默契……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她始料未及但又无比欣喜的。
国外的经历异常精彩,国内的学习也毫不逊色。李文伟老师受江苏省教研室邀请赴新疆伊犁尼勒克县担任伊犁州第三届“苏伊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汉语政治学科大赛评委。这里仅有一所高中——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这是江苏援疆项目之一,由常州市武进区援建。李老师感叹短短的一周中,除听评课以外,他感受最深的是当地教师、警察以及很多行业公务人员的严谨负责与不易。新疆地区非常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而近年来新疆学校有关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成效越来越好。最后,李丽萍老师从研学旅行概念的由来、研学旅行成果展示、研学实践课例分享以及感悟与启示等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了她前往北京陈经纶中学参加“研学旅行”成果展示会的体验。
最好的课程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习与修学是国际与国内、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一个契机,是一个人看世界获得新视角的更好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将会邂逅更好的自己!(文: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