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课题名称: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批判性阅读:所谓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也称评判性阅读或者批评性阅读,是指&濒诲辩耻辞;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谤诲辩耻辞;(Pirozzi,2003)。批判性阅读不是记忆所读的内容,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各种假设,进行分析综合,明确作者要传达的要点。批判性阅读时,不仅仅以作者所意图的方式赋予材料一定的意义,而且还能够超越作者所给予的信息,对阅读的材料批判地加以评价。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批判性阅读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批判性阅读的意义、涵义及步骤,重点在于理论探讨;只有个别学者对批判性阅读进行了实证研究。
占卫国与沉红霞(2002)指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倡讨论式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明白印在书上的未必都是真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李瑞芳(2002)认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是&濒诲辩耻辞;开放型的&谤诲辩耻辞;,目标是原创性的产出,后者是&濒诲辩耻辞;聚拢型的&谤诲辩耻辞;,目的是对现有观念、行动计划等作出合理判断。这两种思维是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两种技能,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
何强生与刘晓莉(2003)阐明了批判性阅读的涵义及其常用的思维方式,并提出批判性阅读策略。他们指出批判性阅读就是&濒诲辩耻辞;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谤诲辩耻辞;。
刘伟和郭海云(2006)对批判性(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批判性阅读策略培训,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按批判性阅读教学进行,考察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策略意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满意度。
张淳(2009)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在读前、读中和读后叁个阶段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案例。他提出&濒诲辩耻辞;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阅读&谤诲辩耻辞;。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者对批判性阅读研究成果颇丰,对批判性阅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Chamberlain与Burrough(1985)提出提高批判性阅读能力的两种方法:问题驱动法和写信法。问题驱动法关注一篇研究性文章的特定内容和相关问题。在课程中布置学生阅读一系列文章,并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以文章的布局、信息分析、对结果或理论的解释为主。随着课程的深入,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写信法针对本科生,要求学生阅读几篇杂志上的文章,以给父母、亲戚或朋友写信的形式对这些文章进行评论。学生的信件要求以平常的语言写相关材料并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
Welker(1999)认为要对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提高理解能力的批判性阅读指导使学生成为思想者而不仅是读者。它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指导学生区分阅读材料中的事实和观点。在起始阶段教师教给学生识别表明&濒诲辩耻辞;事实&谤诲辩耻辞;的线索,和表明&濒诲辩耻辞;观点&谤诲辩耻辞;的线索,在教学阶段学生有许多讨论的机会,涉及到每课中的重要概念时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机会。
Busnardo和Braga(2000)认为为了促进阅读课上的批判水平,教学中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语篇规范,这样才能完成对文章思想意识的质疑。他们认为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发展既依赖于思想意识的成熟也依赖于对语言规范的认识。
Applegate(2006)介绍了批判性阅读清单,该清单可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区分学生是在进行思考还是背诵文本内容。清单分叁个层次的条目:以文本为基础的问题,高层次推断题,批判性反应题。文本为基础的问题只需依据文章逐字回答或能明显看出与文章内容接近:高层次推断题要求读者将个人经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并做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批判性反应题要求读者对文中人物的行为或事件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立场并表达理由。
Silberstein(2002)指出要能独立使用某一门外语,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与目的语相符的阅读任务。学生首先要略读以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人们经常通过略读来确定是否还要继续详细阅读文章。接着学生要细读文章以彻底理解作者的想法,或者通过查读寻找支持其观点的特定词语、事实和细节。最后通过批判性阅读学生能做出推论,识别内隐的联系,从而最终形成有意义的理解。只有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文章的意义才会显现。
3.研究价值
(1)纵观国内外类似的研究,理论研究占了较多的比重,实践研究较少;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和批判性阅读关系的较多,而研究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则很少。本项研究将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同时又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理论。
(2)多年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人们忽略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课上教师关注的是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堂上的提问只是问题的堆砌,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对于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缺少反思和评判。本项研究将打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改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本项研究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英语学习观产生较大的影响。它将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践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濒诲辩耻辞;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谤诲辩耻辞;这一观点。 |
|||
(叁)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1. 研究目标
(1)探索并建构在批判性阅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2)通过课例研究,归纳和提炼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3)探索批判性阅读与英语阅读效益的正向或负向影响。
(4)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研究内容
(1)批判性阅读的理性思考
批判性阅读是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挖掘文本的隐藏含义或寓意,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2)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途径研究
①树立批判性阅读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树立批判性阅读的观念;其次,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阅读的观念。
②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
批判性阅读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③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批判性思维源于反思提出问题。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④优化多元评价
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性、多元化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超越课本,挑战教师,标新立异的思维。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多元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3)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流程研究
我们将尝试以&濒诲辩耻辞;了解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文本——归纳观点——做读书笔记或质疑——评价作者或文本&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形成自己的观点&谤诲辩耻辞;的步骤进行,在研究中不断根据发现问题进行修正。
(4)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通过本组英语教师大量的课例实践,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提炼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5)批判性阅读与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研究
批判性阅读适用于何种英语阅读文本;批判性阅读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消极)作用;批判性阅读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克服等。
3. 研究重点
(1)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2)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流程
(3)批判性阅读对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影响
(4)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1.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首先,查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批判性阅读的理论,特别是有关批判性阅读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确定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策略与路径等。其次,进入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把批判性阅读理论运用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在实践中分析提炼批判性阅读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提炼经验,查找问题,分析难点,提出改进策略,促进理性思维的形成,逐步形成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流程,沉淀并归纳出批判性阅读对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影响,建立起一种新的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
2. 研究过程
(1)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为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在组建好研究团队并明确分工后,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明确现在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同时撰写开题报告。
(2)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为文献研究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将采用文献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分析,成员撰写心得体会,选定本课题研究的起点、视角与方法。
(3)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行动研究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将带着理论走进课堂,使用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方式,通过大量的听评课及课后反思,着重关注英语阅读课堂的变化、英语阅读课堂的效益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等问题。
(4)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为总结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将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剖析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的实践,写出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关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整个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资料积累和外部借鉴。
(2)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与批判性阅读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与数据。
(3)观察法。通过观察法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研制相关的教学流程。
(4)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5)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在研究的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必须的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法等。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 主要观点
(1)批判性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批判性阅读倡导以话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合理设计的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话题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要求学生以批评者的视角审视作者的观点、篇章结构和遣词用句,分析事实与观点,做出恰当的推断,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学生就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新认知。
(2)批判性阅读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益。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濒诲辩耻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谤诲辩耻辞;,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讨论。批判性阅读符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把英语阅读课堂中浅层次的阅读活动提高到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中,使教学的层次加深,使学生站在篇章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像原有的教学一样只是关注单词和词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效益。
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研究,归纳提炼出批判性阅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理念。
根据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流程,即&濒诲辩耻辞;了解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文本——归纳观点——做读书笔记或质疑——评价作者或文本&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形成自己的观点&谤诲辩耻辞;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改变了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思维含量,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
(2)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总结出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区分事实与观点,找出作者的观点;判断作者的语气;确定文章的主题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后,课堂教学围绕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步骤展开,将分析、推测、评价等内隐的思维方式用问题的形式外显出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陈述等主要以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篇章的辨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益。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对于&濒诲辩耻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谤诲辩耻辞;的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13年9月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
论文 |
2014年12月 |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4年10月 |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课例 |
录像、论文 |
2014年12月 |
|
|
|
|
|
最终成果(限3项)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5年12月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课例集 |
论文、方案、调研报告 |
2015年12月 |
|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优秀资源库 |
光盘 |
2015年12月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研究人员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
课题组组长为高级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人,教育硕士1人,教育硕士在读1人。课题组成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有市教学能手和市教坛新秀,都是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拥有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可以及时把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课题组多位成员曾参与省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的行动研究》,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总的来说,这一支研究队伍既有具有理论研究专长的成员,又有在实践层面具有特长的教师,每一位研究成员在本学校、本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是一支研究力量比较强的队伍。
2.研究基础扎实、保障机制完备。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通过筛选共搜集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两百余篇;通过访谈法进行初步调研,听取了一线教师、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和多位学生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研究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对于提升课程整体实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教师们普遍认为加强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及其策略的研究是深入推进该课程的重要抓手。
我校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英语特色。学校领导特别重视英语教育和科研,尤其重视英语教改,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支持,形成了教育研究的良好氛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研究经验,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学校拥有图书馆、资料室,国内外文献资源丰富、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现代化水平高,可以为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校会在研究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等方面会给予充分的支持。总之,课题组成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结构合理,具有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基础;拥有研究本课题所需要的资料、时间、经费等条件,完全能够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目标的有效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