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高中英语记叙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6-14   点击:   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者:未知

高中英语记叙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应用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石蕴玉                               213003

摘要:记叙文是高中英语阅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本文根据批判性阅读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结合批判性阅读的相关理论和记叙文体特征,从设置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入手,阐述了预测、分析、对比、评价等批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记叙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记叙文,阅读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2003)发行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猜测作者态度、明确文章的写作风格、学会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发展上的障碍,已经不是语言知识的不足,而是欠缺在对文章的深层次阅读的能力上。

阅读的文本不可避免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隐含了各种偏见和意识形态。尤其是英文文本,它们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大多表达的是西方的观点和立场(张叁香、谢薇薇2012)。现在高中生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以及越来越国际化,题材多样,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然而,现在主流的阅读教学策略仍然是通过略读、扫读大致了解文章,或者是通过字词句的理解,理解字面层次的意义,并没有达到质疑、比较,对文本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层面,也就达不到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批判性阅读及其特点

(一)批判性阅读

Pirozzi2003)指出,所谓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是指“读者高层次理解文本,包括解释和评价,以便帮助读者区分重要和次要信息,同时区分观点与事实,确定作者写作的目的和基调。同时,通过推理、分析等方法发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言外之意,形成合乎逻辑的推论。 由此可见,批判性阅读是高水平的阅读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参与,用逻辑推理以及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分析,评价和整合所阅读到的内容。

批判性阅读强调把预测、分析、概括、推理、判断、评价等批判性阅读策略应用于阅读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更有利于提高读者深层次阅读的能力。

(二)批判性阅读的特点

         首先,批判性阅读包括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发表自己观点与态度叁个部分。其中,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文章结构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写作过程、语用等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理顺文本各部分的关系,形成对作者态度、观点及写作手法等的判断和评价。这涵盖了阅读测试中的各种能力要求,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学会辨析各种信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表达手法,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叁、批判性阅读策略在记叙文本中的应用

按照传统的记叙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略读或者扫读,只需要把相关具体的信息找到,如时间、地点、任务、情节、结果等记叙文的要素。然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根据上述因素进行故事的复述,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故事所反应出的道理,而作者都会在文章结尾直接呈现给读者。而一般来说,学生经过阅读,都能读懂文章,很容易完成上述任务。这样,既没有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起不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记叙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巧妙设置任务,使用批判性阅读的策略,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到分析、评价的层次,而不是局限在字面信息的理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达到了深层次阅读的目的。

         下面是向全市英语教师展示记叙文批判性阅读的一堂公开课。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出一个人生哲理。本文通过作者在行车(豪车)过程中被一块砖头砸中而迫使自己慢下来,帮助别人,告诉读者在生活中要降低速度,珍惜每一刻。文章总体难度不是很大,生词量适中,字面理解困难不是很大,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文章篇幅不长,而文本字面意思理解不难,因此深层次阅读,发掘学生的思维就很重要。

(一)将批判性策略融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任何一堂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体现出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应用,也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设置为:

1.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2. To master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story.

3. To comment on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elements.

4. To let students know we should slow down and cherish the people around us.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与传统的设定不一样,除了理解文章,已经上升到了评价的层面。而评价是批判性思维中的核心能力,能把评价设定成教学目标,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提升。同时,评价能力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立场看待文章,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发现文本的优缺点和作者的行文手法。

(二)通过预测进行发散性思维

预测指读者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亦称图式)和经验,对文本的主题、内容等作出的预先推测。(张茹芳,2012)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通过文章标题进行预测或通过相关图片对文章进行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预测,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体裁、主题、内容等进行发散性思维。标题的预测与探究有利于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审题、推理、质疑、判断、创新等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对标题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贵丽萍,2011)同时,预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如本课的导入部分:

T: Good morning, clas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Sit down, please. And this is the fourth class in the morning; do you feel a little bit tired? Ss: Yes./ No.

T:(No: You are so energetic.) Look at those pictures, and can you imagin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se? Where does this happen? I’ll give you some minutes to have a small discussion in groups. After 1 minute, some of you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your stories.

Ss:(group discussion)Maybe...

这是没有经过任何预习的一堂课。老师展示了四幅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以便在后续教学活动中与新的图式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会好奇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同时,学生通过图片会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测,期待接下来的阅读材料是否与预测的内容一致。而预测策略是批判性阅读策略的一种。从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批判性阅读的策略,帮助学生从体层次的批判性思维逐步深入思维。

Make a presentation     

T: Time’s up. Any volunteer? Who will come to the front and share your story with us?

Ss: (make a presentation)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Ss:...

T:(如果说不出)Is the plot amazing? Is the ending surprising to you?

Ss:...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小组合作编写的故事进行展示。展示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同时,这里的评价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策略,为后续的评价做了铺垫。

(叁)通过质疑、比较对文本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质疑是读者阅读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所读文本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张茹芳,201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分析、和查证,进而形成自己的评价。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备质疑精神的学生从阅读中既能吸收性地、又能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并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入深入和创新,从而达到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李迎新、孙燕2011)。在解决文本语言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应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分析和质疑,进而获得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如本课中:

Make a comparison       

T: And this is your story. Are you curious about the author’s story?

Ss: Yes.

T: OK. Read the author’s story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uthor’s story and yours.

 

Your story

The author’s story

Characters

 

 

Place

 

 

Plot

 

A man who drove the car slowed down because of the brick and helped the two boys.

Ending

 

 

Lessons from the story

 

 

本环节在学生已经编写自己故事基础上阅读作者的故事,不仅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图式,同时也在对自己原有图式和新图式之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经过不同纬度的分析和比较,得出判断。判断谁的故事写得好,同时也为后续的评价做铺垫。

(四)通过适当的评价拓展自己的思维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其中,综合和评价是最为复杂的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这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内容、写作意图、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总结、创造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贵丽萍,2011)。

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质疑、比较、分析、判断是必然经历的过程,而对文本做出理性的评价是必然结果,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作者所写的内容,结合读者的自身经验,形成理性的结论。在批判性阅读中,评价既是阅读的最终目标,也贯穿于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是一边阅读,一边将文本信息与自己已有经验对比、分析与评价。评价应该是客观的、理性的,不能是浅层次的单纯个人情感、立场的表露和宣泄,应该对所评价的文本进行深刻的、客观的、系统的、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抓住本质,才能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才能真正提升读者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如本课中,评价贯穿于课堂始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首先,在用四幅图导入之后,根据呈现的几幅图,要求学生经过互相合作,创造一个与图片相关的故事。教师给出了相关的纬度,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故事。除了是对学生原有图式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后续“评价”提供评价标准,既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如下表所示:

        

Your story

The author’s story

Characters

 

 

Place

 

 

Plot

 

 

Ending

 

 

Lessons from the story

 

 

         其次,本课中还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所述记叙文的各纬度对自己所写的故事进行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也为后续评价做好铺垫。而且教师已经充分预设了学生不知如何评价的情况,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结尾”等要素进行评价。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Ss:...

T:(如果说不出)Is the plot amazing? Is the ending surprising to you?

Ss:...

         最后,在将自己的故事和作者的故事对比分析之后,根据上述纬度对作者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故事进行对比评价。本环节是批判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文本或者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评价,使学生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也帮助学生掌握了评价记叙文的方法和纬度。如:

T: This is the author’s story, compared with your story, which do you prefer? You may state your reasons from these aspects. For example, I prefer the author’s story, because I think the plot of the author’s story is more attractive. …

Ss: (discuss and state the reasons)

…

(五)通过评价,以读促写。

Homework

         1. Polish up your story with the help of the article we have read in this period.

         2. Write a short comment about the story.

作业布置是课堂阅读活动的延伸。布置学生继续优化自己的故事,并撰写对所给文本的评价,进一步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也符合语言教学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本课中,将写作部分放在课后进行,课内阅读过程为写作提供了写作内容,学生需要在课内对文本评价的基础上将评价内容进一步条理化,使其更符合逻辑,是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评价和再评价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的通顺、用词的恰当等,提高写作技能。

四、结语

记叙文是高中英语阅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学生往往容易理解叙述内容,而难以站在评价的立场上来评价文本的写作。当然,除了对文本本身进行适当评价以外,也可以针对记叙文体某一特定的要素进行评价,如情节、人物等;同时也可以针对作者写作手法进行评价,如顺序、倒叙等;也可以对文本的语言使用进行评价,发掘其中的语用特点等。

总的来说,对于记叙文而言,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表层意思,得知文本内容,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预测、对比、总结、概括、评价等批判性阅读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在这些批判性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阅读理解的层次应该逐步提高,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教师采用合理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情况下,逐步深入理解文本,达到形成自己思维和看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Pirozzi R. 2003. 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Reading[M]. New York: Longman

2. 贵丽萍. 2011.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 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李迎新,孙燕.  2011. 大学英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3)103-106

5. 张茹芳. 2012. 运用批评性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2):16-20

6. 张叁香,谢薇薇. 2012.批判性阅读理论的依据与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7):261-264

 

Applying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ies to Teaching Narrative Writings in Se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narrative writings is one of the common genr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combined with some theories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the features of narrative writings, this essay begins with setting rigid and proper teaching aims and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ies, namely prediction, analysis, summary, inference, judgment and assessment, to narrative writings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by using an examp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ritical reading, narrative writings, reading strategies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