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超
首先, 从史料选择的原则看:第一,学生本位。史料的选取首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还要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达到相应水平。第叁,史料引用的长度,史料引用时需要作出相应摘录,以符合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安排,在摘录史料时必须确保内容的原始性。以上叁点说明,史料教学的初衷是学生。
其次,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
二、美国中学史料教学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表一:学生评价表:
活动的名称和
|
我最喜欢什么 |
我最不喜欢什么 |
我所遇到的困难 |
我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二:学生自我评价表
姓名: |
小组中的角色: |
研究成果名称: |
贡献(整个研究成果中你所完成的比重) |
100% 75 |
|
工作质量 |
10 |
|
合作情况(乐意同别人商量并且愿意帮助同学) |
10 |
|
职业责任(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做作业) |
10 |
|
个人对最后研究成果的满意 程度 |
10 |
|
你的陈述:(你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
|
表叁:对同伴的评价表
姓名: |
小组中的角色: |
|
评价标准 |
等级分数: |
评论: |
贡献(整个研究成果中所完成的比重) |
|
|
工作的质量 |
|
|
合作的情况(乐意同同学商 量并且愿意帮助同学等) |
|
|
职业责任(在期限内完成任 务,做作业) |
|
|
是否愿意再次同这个人一起 工作 |
|
|
通过以上叁个表格可以看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非常多元化。在史料教学的始末,都有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自评、互评、小组内评,对汇报的成果,小组之间评,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不乏对个性的张扬。
叁、史料来源丰富且强调证据作用
美国中学历史课中对于史料的来源非常丰富,美国国会图书馆,有1.2亿件收藏品,并且每天以1万件在递增,属于公共资源的,都能在国会图书馆网站上查找到。当然,教科书所提供的史料对中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所以,美国中学在历史教学中所需要的史料非常丰富,而且来源广泛。
作为教师,不仅仅追求史料的数量,而且重视它的质量,在一节课上,老师会提供很多一手资料,保证足够的信息和大量的教学内容,比如《乔治.华盛顿: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美国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一课,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叁个方面:华盛顿在法国以及印第安战争中;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上;美国建国后担任国家元首。叁个方面的内容也对应了叁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一课,对荣誉的敬意和热情:华盛顿在俄该俄山谷;第二课,我们的事业取得了令人愉快的进展: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第叁课,正直和坚定是我所能承担的全部:华盛顿在总统任期内。根据对本课所引用资料的统计,引用华盛顿在1741-1799年给他人的私人信件有:第一课8封;第二课12封;第叁课10封。地图(1750年北美殖民地分布情况地图);演说词辞,比如“弗吉尼亚军团官员的谦虚致辞”及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演说辞,其中一封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1796年5月15日,华盛顿给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信和“华盛顿:一个不情愿领导者”。
根据这节课所引用史料统计,所引用资料是私人信件、地图、演说辞,这基本上都是一手资料,尤其是私人信件,一般情况下,在向别人陈述某一件事情时,都是如实陈述,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写一封撒谎的信,通过华盛顿的私人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建国初期的美国,尤其在不明白当时的实际情况时,很多人可能都会困惑,多少人想当总统,而华盛顿却想辞掉,其原因是学生需要结合史料探究的问题。当然,明白这些的时候,也就开始懂得美国两党政治的根源,华盛顿不想看到党争,但是这个问题在任何具有政党的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
这就是一手史料的魅力,它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回归历史本位,不需要老师过分的强调,学生自然就想进一步问个究竟,当然,会有人问,这么多史料,学生能读完吗?当然是可以的,在课堂上采取分组学习,分工完成的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很庞大的工程,但是分配到每一组,再分到每一个人跟前,阅读量就已经很小了。而且分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量化,每一个人都不会应付,也保证了每一个人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但是,反过来,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史料教学,因为很多原因,一节课,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这促使老师很难照顾全局,导致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滥竽充数,而有些同学想表达却没有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
四、强调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结合,是美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显着特征,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美国历史老师如何开展史料教学和教师的备课情况:
表四:美国历史老师备课一览表
模块一 |
概述 |
教学目标 |
1、区别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
2、判断原始资料的可靠性 |
|
3、用不同的原始资料阐述、说明和理解每一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 |
|
课时要求 |
2-3课时 |
课时时间 |
45分钟/每课时 |
适合年级 |
8-12年级 |
组织方式 |
个人或者小组活动 |
课程内容 |
通过学习《美国历史这节课》或者在奴隶制度、内战黑奴制单元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原始资料(一手史料)
|
模块二 |
材料准备 |
网上准备 |
1、调查该课的网上情况,该课的内容需要链接因特网。 2、将&濒诲辩耻辞;分析原始资料的问题&谤诲辩耻辞;打印或复印给学生。 3、把本课的指导程序张贴到黑板上。 |
网下准备 |
1、下载好的资料,复印文献分发给学生。 2、把下列内容分发给学生:什么是原始资料、思维拓展活动、分析原
|
板块叁 |
学法指导 |
问题设置 |
什么是原始资料?(家庭作业完成) |
家庭作业 |
1、打印阅读材料:&濒诲辩耻辞;什么是原始资料&谤诲辩耻辞;以及&濒诲辩耻辞;思维拓展活动&谤诲辩耻辞;。 2、在家庭作业布置前,将材料&濒诲辩耻辞;什么是原始资料&谤诲辩耻辞;分发给学生,给予
3、将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第二天提交答案。在下一节课收集学
|
板块四 |
课堂部分 |
检查作业 |
结合家庭作业的内容,让全班同学一小组的形式展示完成的成果 |
老师讲解 |
1、原始资料的定义。 2、历史资料的有限性。 3、历史学家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4、分析原始资料。 |
具体案例操作 |
从&濒诲辩耻辞;原始资料:美国黑奴制度:1790&尘诲补蝉丑;1865&谤诲辩耻辞;中选择两段分发给小组,安排两种不同的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具体问题略) |
板块五 |
评估与拓展 |
评估 |
在&濒诲辩耻辞;原始资料:美国黑奴制度,1790&尘诲补蝉丑;1865&谤诲辩耻辞;中选择尚未分析过的文献,要求学生根据&濒诲辩耻辞;分析原始资料&谤诲辩耻辞;部分的&濒诲辩耻辞;规则&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问题&谤诲辩耻辞;对文献进行 分析并且成文。 |
拓展 |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拓展活动,除了黑奴制度外寻找另外一个题目,要求学生个人或者小组收集并研究有关该题目的一组原始资料。 |
(注:该表格是结合资料制作出来的)
五、美国史料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濒诲辩耻辞;构建阅读路线图&谤诲辩耻辞;,学写历史论文,艺术品进课堂等等,不管形式是复杂还是简单,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这不仅是课标的要求,更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责任。
在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历史思维能力的论述占了很大的篇幅,被视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评价证据,发展比较的和因果的分析能力,解释历史的记录,并根据历史对当代生活中的决定,提出正确的依据和看法。它有五个方面的标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思维,历史的领悟,历史的分析与阐释,历史的研究能力,历史的问题分析和作出决定。”这是国家标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界定。
总之,美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充分体现历史教育重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美国历史考试题是史料教学的成果性评价
美国史料教学与历史学业考试关系非常密切,就试题类型看,基本叁大类:多选题、专题论文和文件论文。试题当中所引用的原始资料,如信件、回忆录、演讲辞、图片、漫画、统计资料、名人语录等等。考试的题目不同,但目的一致,都是考察学生运用历史史实的小狗,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考试中的论文写作能力有具体的要求:
专题论文的要求是:基本概念理解准确,有能力把握对历史过程和事件的分析;讨论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适中,内容展开流畅,结构清楚;文章所归纳的论点逻辑性强,并与准确的历史事实,例证和个别细节结合;开头和结尾富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中学生的历史考试题,看是否会对我们产生启发。
案例1、选择题
“星星之火
&濒诲辩耻辞;小小橡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谤诲辩耻辞;
以下的哪一结论支持上述名人的言论摘要:
础、所有的文化都关心交通和保存
叠、所有文化都允许人们犯错误
颁、地理对所有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性
顿、虽然文化不同,但是人们的想法往往却很相像
这个问题在历史试题中出现,但是这道题考察的却不是历史知识,而是考察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
案例2、主题作文
历史背景:20世纪发生的许多政治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硬性
任
要求:规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表五
项目/得分 |
结构 |
清晰性 |
内容 |
技巧 |
4 |
论文组织良好 开端和结尾 非常清晰 过度清晰自然 内容结构具有逻辑性
|
所有资料 叙述清晰 |
资料充分,足以充分阐明主题 |
语法错误和细节方面的错误很少 |
3 |
论文有开端和 结尾 结构具有逻辑性 阅读起来看不出大问题
|
大多数资料都解释的很清晰 |
资料翔实,足以解释主题 |
在语法和细节方面存在错误,但不会影响解释效果 |
2 |
论文结构不严密 没有开端和结尾 读者那一从一个观点转到另一个
|
论文各部分令人费解 |
资料不充分,尚未作出清楚的解释。一些不必要的资料包含进来 |
语法和细节方面的错误极多,读者那一理解所叙述的内容 |
1 |
论文结构缺乏严 密性 文章缺少清楚的开头和结尾 读者难以理解该文 |
大多数资料难以理解 |
资料不能解释主题,许多不相关的资料包括进来 |
语法和细节方面的错误不计其数,文章资料令人费解 |
0 |
不做尝试 |
不做尝试 |
不做尝试 |
不做尝试 |
这对于高中学生确实有难度,但经过史料教学的训练,老师可以清楚的从学生的文章中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某个历史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是否清楚,是否具备分析讨论的能力。总之,美国历史考试与史料教学紧密结合是史料教学本身的一个显着特征,历史论文写作对于中学生难度很大,但经过长期训练,效果将是非常明显的。
七.小结
就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特点,拙文依托历史教育理论,结合案例,展开具体阐述。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确实到了攻坚阶段,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虽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架,但下一步该怎样发展,方向并不是非常明朗。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汲取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华,美国史料教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但不能照抄照搬。总之,历史教育的科学发展关系到我国公民素养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