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王伯美
重/难点
重点:赏析人物语言,关注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鲁迅用简洁、凝练、深刻、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满辛酸、坎坷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杀人不见血这一深刻的主题。
难点分析:祥林嫂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
突破策略
一、赏析人物语言,关注人物命运
问题设计1.祥林嫂一出场,一开口,就不同寻常,请试做解析。
&濒诲辩耻辞;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谤诲辩耻辞;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1)这个问题对她很重要(2)&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对他而言,是最后的救命稻草(3)对于柳妈所说的&濒诲辩耻辞;死了要被阎王锯成两半&谤诲辩耻辞;,她产生了怀疑。
问题设计2.&濒诲辩耻辞;我真傻,真的&濒诲辩耻辞;,这已然成了祥林嫂的一个标签。&濒诲辩耻辞;我真傻&谤诲辩耻辞;,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此外,阿毛的故事,鲁迅让祥林嫂一字不落地从头到尾地讲了两遍,其表达效果如何?
(1)一共出现了四次(2)与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不开一句口形成了鲜明对比(3)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祥林嫂再次丧夫以及丧子之痛,其命运之坎坷;(4)为后文祥林嫂为他人厌弃埋下伏笔(5)为后文祥林嫂彻底精神失常最终死亡埋下伏笔。
问题设计3.&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是祥林嫂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者,&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也有一句口头禅,试加以赏析。
(1)说不清(2)&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不敢给祥林嫂明确的回答,从而因此承担责任;&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同情祥林嫂,却爱莫能助;我&谤诲辩耻辞;不想增加祥林嫂的苦恼;由此可见,&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祥林嫂的命运不会因为&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的出现而改变。
问题设计4.&濒诲辩耻辞;说不清&谤诲辩耻辞;是&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的标签,我们又如何解读鲁四老爷的标签:”可恶!然而……”?
(1)可恶的是: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一起粗暴地捆走了祥林嫂;然而,祥林嫂的婆婆捆走祥林嫂是她的权力。(2)鲁四老爷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坚决地捍卫封建思想,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让她的生存信心彻底毁灭。
问题设计5.&濒诲辩耻辞;你放着罢,祥林嫂!&谤诲辩耻辞;为何四婶的这一句最终彻底击垮了祥林嫂?&濒诲辩耻辞;你放着罢,祥林嫂!&谤诲辩耻辞;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祥林嫂捐了门槛以后,以为赎去了罪孽,可以和他人享受平等的待遇,不再受到歧视。四婶的这一句,让她的幻想破灭了。&濒诲辩耻辞;你放着罢,祥林嫂!&谤诲辩耻辞;这一句反复出现了叁次,四婶虽同情祥林嫂,却也成为了对祥林嫂的迫害者。
问题设计6.卫老婆子的哪些话语,揭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根源?
(1)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2)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3)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
(4)大伯来收屋,又赶她。
问题设计7.&濒诲辩耻辞;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谤诲辩耻辞;祥林嫂听了柳妈的建议后,最终离世,这是柳妈的本意吗?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既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问题设计8.在鲁迅的笔下,即使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短工,其言语间也有深意,试加以赏析。
&濒诲辩耻辞;什么时候?&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我说不清。&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怎么死的?&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还不是穷死的?&谤诲辩耻辞;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1)祥林嫂的境遇,无人关心(2)祥林嫂的死亡无足轻重(3)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无人明了。
二、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
问题设计1.《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绝望的小说,然而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却从未放弃与命运的抗争。她有哪些抗争行为?
(1)祥林去世后,她逃到鲁镇做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2)婆婆逼她改嫁,她拼死抵抗。
(3)被大伯赶出后,她又来到鲁镇谋生。
(4)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去捐门槛。
(5)捐了门槛后,祭祖时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
(6)遇到&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询问鬼神的有无。
问题设计2.&濒诲辩耻辞;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谤诲辩耻辞;面对被逼迫改嫁的命运,祥林嫂拼死抗争,我们如何理解她的抗争的意义?
她拼死反抗,守护自身的名节;现实社会却赋予了她的婆婆出卖她的权力;后来,她再次丧夫,成为众人眼中的不洁之人,婆婆是她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她抗争的动力,源于她自身也认为再嫁有罪,因此她的抗争是徒劳的。
问题设计3.听了柳妈的建议后,她为什么会去捐门槛,她恐惧什么?为此,她做了怎样的努力?她努力的结果,表明她抗争的意义如何?
柳妈告诉她,日后她将被阎王锯成两半,她恐惧的是无论是生前还是去世后,她都是一个罪人,永世不得翻身。因此,她哭着求了庙祝,支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她最终还是被剥夺了参与准备祭祀的权力,她仍然是一个败坏风俗之人。她赎罪的前提:是承认自己不洁,因此她的抗争是徒劳的。
问题设计4.屡次抗争而最终在祝福声中离世,鲁迅借祥林嫂的屡次抗争,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作品以《祝福》为题有怎样的深意?
(1)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控诉。(2)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濒诲辩耻辞;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突破反思
对于《祝福》的解读,这只是冰山一角,需引导学生尝试从多角度、深层次解读这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