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24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处
录入者:admin
&濒诲辩耻辞;不会讲&谤诲辩耻辞;却反而成就了学生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华师大博导吴刚平教授来市叁中做专题讲座
3月22日上午,市叁中绿厅座无虚席,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刚平教授受邀为市叁中全体一线教师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有关知识论和教学方式变革的讲座。
幽默的开场白
&濒诲辩耻辞;我走进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英语老师,那时我不会教书,但那一年考下来我教的班英语成绩却是我所在学校高考成绩最好的班&谤诲辩耻辞;,吴教授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开始了他简短的开场白,&濒诲辩耻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上课,所以我上课讲的很少,庆幸我没有讲,反而成就了学生。我当时要讲得太好,反而是伤害了学生的学习……&谤诲辩耻辞;。大家听了欣然一笑,觉得这个教授讲得有点意思,陌生的教授用幽默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与老师们的距离。
&濒诲辩耻辞;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都不会忘记&谤诲辩耻辞;
吴教授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其中价值型知识是在知识的运用与学习体验中产生的,包括体验、反思、取舍、定向、创造、信仰等,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价值性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吴教授分析了目前一线教师教学很累,学生学习更累,其原因不仅在于现有的体制问题还在于教学问题中知识观的根源:我们的教学经常的把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当成事实性知识,教学就是背诵、记忆知识。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累,因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教师累,因为一直讲解的问题学生一直不会,考试也就总是考不好。正确的做法是:方法性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价值性知识让学生在悟中学。
他还用美国教育的例子来说明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他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美国教育大体都是学习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美国孩子学习中得到的是方法性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了合作自主,得到了自由民主自立平等责任意识的性格品质。而中国的孩子在现在的体制下、教师与家长的压力下,形成的是狭隘、自私自利、极端的性格。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国的教育形成的是全球领袖气质;而中国的是全球考试机器。
老师们深切感受到吴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困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有点按捺不住,迫切想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改变。吴教授睿智地眼神似乎意识到大家的期待,他指出教学创新的方向: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二是优化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满堂的精彩讲授是短期高效,中期低效,长期无效;而让学生学会掌握更多方法性知识,进而获得价值型知识正好与讲授带来的效果相反,这恰恰就是能够提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根本方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反省&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悟的时间。吴教授还不忘幽默地化用一句歌词:方法性知识和价值型知识就是&濒诲辩耻辞;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都不会忘记。&谤诲辩耻辞;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吴教授说我们不要抱怨做什么,而要思考怎么做。教学一定是有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不代表不讲,我们要思考的是在什么时候讲,怎么讲。针对这些问题,吴教授指出教学方式需要变革,而变革有五个关键词:目标、资源、方法、兴趣、分类。吴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前叁个词。针对目标,吴教授指出制定目标依据要充分,要关注政策要求、学情基础、教学实践叁个方面。同时表述要清楚,引领要有方向。
殷群校长对本次校本培训做了总结:&濒诲辩耻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谤诲辩耻辞;,吴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教学的出路在改变,希望所有老师在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后能积极、认真地思考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展开,为造福学生,也为了提升自己。( 顾岚岚 张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