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单位及有关学校:
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家、省和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对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按照&濒诲辩耻辞;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谤诲辩耻辞;的原则,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突出高层次教师的培训。造就一批教育科研型卓越教师,为我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坚定理想信念、丰富人文底蕴和培育人文精神为重点,造就一支富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德才兼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大力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着重主要抓好幼儿园园长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
4.继续重视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启动对新市民学校的教学基本功的合格培训。
5.促进教师学历高移。重点加强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学位比例,迅速提高幼儿教师合格学历和高一级学历的比例。
6.继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变革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改进培训评价,提高教师培训效能。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推广校本培训工作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
叁、重点工作
1.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各地各单位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办人文讲堂、征文比赛、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引导教师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渗透和体现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育人能力。把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纳入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作为全体教师职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完善资源系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编写教师人文类系列丛书和资料包,推荐相关辅助学习资料。开设&濒诲辩耻辞;常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谤诲辩耻辞;专题网页,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濒诲辩耻辞;教师走进经典&谤诲辩耻辞;系列活动,向教师提供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配送服务。组织教师参加以中外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参观考察活动。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教师的意志品质。
2.抓住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项改革试点的精神,按照&濒诲辩耻辞;全员推进、分类实施、市区园联动&谤诲辩耻辞;的原则,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形成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知识面宽的幼儿教师队伍和管理者队伍。开展面向全体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市级培训人数不低于3000人。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组织50名优秀教师赴高校进行高级研修。各幼儿园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园本培训,通过园内研讨、自请专家、外派学习等形式继续开展好专业精神培养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促进教师学历达标和高移。办好在职园长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提升园长的办园理念和管理水平。举办市级骨干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创新型、专家型、学者型园长。
3.加快打造卓越教师步伐
建立面向全体、重点培养、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骨干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完善&濒诲辩耻辞;五级阶梯&谤诲辩耻辞;选拔机制,加大现有市、区级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型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中起到指导、引领、示范作用。从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和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中遴选出50名,由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国内一流高校负责组织、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开放、灵活的培训方法,分批组班进行境内和境外系统培训。聚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导师制、学习共同体、研训一体和任务驱动的多种方式,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部条件支持,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
4.做强做优培训品牌项目
送教上门和海外研修等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和岗位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形成培训品牌项目,鼓励教师自主选学。项目实施要继续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各地、各校要积极发挥《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纲要》的统领作用,充分利用&濒诲辩耻辞;常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谤诲辩耻辞;,持续优化&濒诲辩耻辞;名教师工作室&谤诲辩耻辞;专业发展共同体效能,不断丰富&濒诲辩耻辞;名师大学堂&谤诲辩耻辞;培训内容。大力推广武进区送教下乡活动、金坛周末教育讲坛、溧阳区际校本研训等成功经验。
5.充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库
进一步加强&濒诲辩耻辞;常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谤诲辩耻辞;建设,将该网建成全新的、以互动交流为特色的多功能网上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年内初步建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网上资源库,并实现全市共享。
培训者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培训机构要吸收教学研究人员、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参加承担培训教学任务。举办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者和培训者研修班,选派部分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国内和境外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对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2.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常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实行市、区两级管理,由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制订年度计划,做到统筹、分批、均衡、合理安排各类培训,减少工学矛盾。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服务、考核和督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检查评估纳入政府教育督导综合检查评估,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的实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
3.突出重点,保障投入
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在教育经费中逐年按比例稳定增长。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经费预算,按规定单独列支,切实予以保障。市级财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专项培训项目,并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予以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充分认识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强化责任,加大投入。
4.科研领航,提升能力
加大教师培训科研力度,重点探索以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主体性培训研究、教师合作学习研究、远程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教师培训个性化研究、培训资源有效整合性研究和培训动力机制的研究等。将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组织实施不同类型、不同专题的培训者专题培训和研修。有效整合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电化教育等教育资源,构建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加强区际培训机构的横向交流,积极组织区际之间培训者的教学研究活动。
![]()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