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思维方法》校本课程介绍
1、目的: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身体成长最重要时期。在中学时期,每个学生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相当重要。而中学物理解题中涉及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由此产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很多,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组单独开出《中学物理思维方法》校本课程、编写了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趣味性强的材料,有时代气息,有传统方法,使用探究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2、目标:
础、知识与技能
① 学会从力的观点解决问题。弄清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情况,挖掘隐含条件,然后将实际问题,用物理方法表达出来。
② 学会用功能观点解决问题。明确过程中的能量如何转化或转移、特别分析过程的转折点,抓住不同规律的交汇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③ 学会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题。
叠、过程与方法
① 动手解题、动脑思考,体验物理规律的神奇,物理方法的有效,尝试进行科学的探究。
② 通过信息交流、讨论、体会共同参与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规律的客观性。
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领略自然界的美丽和谐、激发起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 认识自然的可知性,培养探究物理方法的能力并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热情。
③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主动合作的精神。
3、特色 校本课程以“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澄清片面的认识,“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在“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在生活实际中提练素材,创设新情境,新信息,生成新思想,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主要学习内容;
(1)对称性 | (2)等效性 | (3)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
(4)极限性 | (5)归纳法和演绎法 | (6)变换参考系法 |
(7)估算性 | (8)假设法 | (9)守恒法 |
(10)图解性 | (11)临界法 | (12)穷举法 |
5、组织形式:
① 本课程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一个班。
② 每二周活动一次,时间在单周四下午第三节,每次由教师点名记载出勤情况。
③ 课后布置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本周内交齐。
④ 每学期结束时组织一次卷面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6、学分评价方案
&苍产蝉辫;根据以下五方面表现给予学分:
① 根据校本课程上课出勤情况。
② 学习态度认真,共同讨论较为热烈。
③ 教师布置的作业能独立完成,出现错误能及时订正。
④ 上课能遵守纪律。
⑤ 卷面考试成绩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