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而目前的有些语文课,把许多时间都花在分析段落、层次、结构及技巧上,教师讲得&濒诲辩耻辞;精彩纷呈&谤诲辩耻辞;,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呢,预习题、巩固题、作文、试卷等铺天盖地而来,于是就出现了课上无事可做,课后做不完这样一个奇怪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说明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更严重的是教师们用自己的辛苦&濒诲辩耻辞;造就&谤诲辩耻辞;了不会学习,不能开拓,缺乏创造力,不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濒诲辩耻辞;人才&谤诲辩耻辞;,这岂不可悲?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基本技能训练所达到的标准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等几方面的总和。如果这几方面得到综合发展,那么就可以说课堂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则低。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立足&濒诲辩耻辞;实&谤诲辩耻辞;字,在&濒诲辩耻辞;实&谤诲辩耻辞;上面下功夫,否则,就难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那种松散随意、沉闷繁琐的课堂教学,变得紧凑严谨、充满活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技能,技能的获得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因此,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要尽量压缩。
1、重视讨论。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信息交流,可以取得开发智力、激活能力等效果。作为教师,要尽量做到:精心设计激发思维的问题,创设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解疑,捕捉学生即时思维信息,调控学生情绪和思路,适时分析和归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欢乐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锻炼了活动能力。
2、引进竞争。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我们不妨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让学生既有任务的压力,又能尝到获得胜利后的喜悦。例如,自学一篇课文,教师作必要指点后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看完,然后就立刻进行知识竞赛式的必答和抢答比赛,速度慢者扣分,准确率高者加分。此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赛、男女赛、同桌赛等各种形式,充分激励,让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势必尽心尽力,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3、讲究美感。语文教材包罗万象,因而其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会强烈地蕴含在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应努力去挖掘、再现、创造这些美,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得到美的享受。语文教师除了从课文本身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去作生动的讲授外,还可充分利用阅读、朗诵、录音、录像、演唱、歌曲等手段作深刻的挖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濒诲辩耻辞;苦学&谤诲辩耻辞;为&濒诲辩耻辞;乐学&谤诲辩耻辞;。
二、树立明确具体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1)从宏观说,每一册课本、每一个单元都有其目标导向。如:现行语文教材要求高二学生&濒诲辩耻辞;能鉴赏文学作品,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谤诲辩耻辞;。教师可为学生确定鉴赏的角度,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评论人物,可评一个,也可评几个;如果评论情节,可重点揭示其对刻画人物、表现性格的作用;如果评论艺术成就,可从结构、语言等入手。从微观说,每一篇课文甚至教师的每一个活动也都应具体的目标。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讨论要求、问题要求、作业要求等。教学目标不能光是教师清楚而学生无从知晓,要使学生在读书、思考、练习时明白,应该&濒诲辩耻辞;学什么&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怎样学&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学到什么程度&谤诲辩耻辞;,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目标作为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的职能。如:要求学生&濒诲辩耻辞;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谤诲辩耻辞;,怎样&濒诲辩耻辞;理清&谤诲辩耻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学生在看书时当然无所适从。我们可以将上述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濒诲辩耻辞;文章所写事情大致分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用一句话概括。&谤诲辩耻辞;这样才能直奔主题,避免&濒诲辩耻辞;云山雾海&谤诲辩耻辞;,盲目随意。
实施教学目标过程还要与评价活动融合在一起。适当的目标能有效改善教学评价工作,而适时反馈,也会使目标贯彻得更彻底。
叁、抓住知识传授的契机
吕叔湘先生主张教师教语文课要&濒诲辩耻辞;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谤诲辩耻辞;(2)由此可见,精当的讲解很有必要,问题是怎样讲。
1、以&濒诲辩耻辞;旧&谤诲辩耻辞;代&濒诲辩耻辞;新&谤诲辩耻辞;。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濒诲辩耻辞;先行组织者&谤诲辩耻辞;的理论,特别适用于复杂、困难的学习材料,对&濒诲辩耻辞;知识&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能力&谤诲辩耻辞;的迁移有明显作用。具体做法是,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再次明确已学过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濒诲辩耻辞;组织者&谤诲辩耻辞;让学生自己运用明确的概念去解决新的问题,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实现了&濒诲辩耻辞;知识&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能力&谤诲辩耻辞;的迁移。
2、以&濒诲辩耻辞;启&谤诲辩耻辞;代&濒诲辩耻辞;灌&谤诲辩耻辞;。二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濒诲辩耻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谤诲辩耻辞;(《论语》)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造成学生&濒诲辩耻辞;愤&谤诲辩耻辞;(因愤激而欲努力)和&濒诲辩耻辞;悱&谤诲辩耻辞;(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心理状态,即在学生积极思考又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的讲解,才是最有效的。如:对于《药》的主题,如果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势必令人厌倦。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情境:①夏瑜在狱中对阿义说&濒诲辩耻辞;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谤诲辩耻辞;,阿义听后不但不受启发反而打了夏瑜一个耳光,怎样理解这个&濒诲辩耻辞;耳光&谤诲辩耻辞;?②文中还有没有与阿义打耳光相类似的行为?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剖析上去。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这里应注意两点:一忌&濒诲辩耻辞;满堂问&谤诲辩耻辞;,二忌问得过浅或过深。教师适时提问,所提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濒诲辩耻辞;愤&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悱&谤诲辩耻辞;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时的讲解,定能取得最佳&濒诲辩耻辞;收听&谤诲辩耻辞;效果,因为学生们急于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知正确答案或对自己观点的支持。
四、限定双边活动的时间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四十五分钟。教学是&濒诲辩耻辞;双边&谤诲辩耻辞;活动,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都有必要实行时间限制。有的语文教师喜欢&濒诲辩耻辞;打岔&谤诲辩耻辞;,在讲到某一人物或某种事件时,即兴阐发,滔滔不绝,看似投入,实则无益,所谓放得开收不拢,即使再回到原先的讲课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高度集中。这就涉及到对时间的把握问题,作为教师应掌握好这个&濒诲辩耻辞;度&谤诲辩耻辞;,才不致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同样,对于学生,也必须有严格科学的时间控制,限时完成,限时落实。同样是布置学生阅读语段,试比较以下两种指令:&濒诲辩耻辞;现在大家开始看&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大家在五分钟看完并回答有关问题。&谤诲辩耻辞;前者,教师信马由缰,后者有时间约束,学生投入得快,注意力集中得快,必定思考也快。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良好的效率,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只有立足于&濒诲辩耻辞;实&谤诲辩耻辞;字,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抓住要领,张驰有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给整个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