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校本课程选课&濒诲辩耻辞;课程指南&谤诲辩耻辞;
1.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对对世界各国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中国在新世纪的挑战。
2.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 知识能力: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蜕变与崛起的史实。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分析比较思考各国崛起的共性与个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国的兴起的历史并结合各国的现状分析各国荣辱得失,&濒诲辩耻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谤诲辩耻辞;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为中国的民族振兴儿奋斗。
3.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是通过九个国家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
通过本课程学生得出各国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并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发展是硬道理,每个学生形成为中国的伟大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4.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大国崛起
开篇:海洋时代(暨葡萄牙、西班牙) (1课时)
第二章:小国大业(荷兰) (1课时)
第叁章:走向现代(英国·上 下) (3课时)
第四章:激情岁月(法国) (2课时)
第五章:帝国春秋(德国) (2课时)
第六章:百年维新(日本) (2战争)
第七章:风云新途(苏联) (2课时)
第八章:新国新梦(美国·) (3课时)
第九章:大道行思 (1课时
5. 教学组织形式:
1. 学生合作收集资料,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视频纪实。
6. 学分评价方案:
1. 评价方式:①闭卷考试 ②论文撰写 ③收集资料
2. 评价内容:①所学课程内容 ②各国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按学校学分评价方案!
中国的现代外交校本课程选课&濒诲辩耻辞;课程指南&谤诲辩耻辞;
1.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学生应满足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对高中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多要的是,中国现代外交是国际关系史的一部分,所以适当介绍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帮助学生掌握用理事理论分析历史事实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2.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 只是与能力:了解&濒诲辩耻辞;博爱&谤诲辩耻辞;等基本简单的国际关系理论,了解中国外交的基本事实。理解中国现代外交的出发点。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历史理论束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自身合作、探索等方式对中国现代外交的学习。理解中国现代外交实行的&濒诲辩耻辞;开放的,走出去&谤诲辩耻辞;的方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1. 本课程以简单的国际关系理论为主线,以中国的现代外交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地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本课程通过许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资料片来展现现代的中国外交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培根说:&濒诲辩耻辞;清史可以使人明智&谤诲辩耻辞;,了解中国的现代史,通过探索活动来展开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4.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中国的现代外交
绪论:中国开放的,走出去的外交方针
第一章:国际关系理论 (2课程)
第二章:中美关系 (4课时)
第叁章:中国语东盟的关系 (3课时)
第四章:中国语欧盟的关系 (4课时)
第五章:中日关系 (4课时)
第六章:中印关系 (3课时)
5. 学组织形式:
1. 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师和报告厅。
2. 集体讲授与分组讨论,合作与探索。
6. 学分评价方案:
1. 评价方式:⑴闭卷考试 ⑵论文撰写 ⑶辩论 ⑷对前两项内容学生互评
2. 评价内容:⑴所学课程内容 ⑵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
按学校学分评价方案!
20世纪的重大战争选课&濒诲辩耻辞;课程指南&谤诲辩耻辞;
一、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事业,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a)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b) 知识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重要战役史实。
c) 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d) 情感态度价值观:纵观战后世界历史,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
二、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战争古已有之,但20世纪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战争的动因,目的、性质、规模、样式、手段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濒诲辩耻辞;战争与和平&谤诲辩耻辞;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
纵观战后世界历史,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
透过战争,了解战后的破坏性和灾难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纪实,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叁、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20世纪的重大战争
绪论:20世纪的战争 (1课时)
第一章:概述20世纪主要战争 (1课时)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2课时)
第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4课时)
第四章:中东战争 (3课时)
第五章:越南战争 (3课时)
第六章:海湾战争 (4战争)
第七章:和平是主题 (1课时)
叁、教学组织形式:
1、 学生合作收集资料,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战争,战争纪实
四、学分评价方案:
1、 评价方式:①闭卷考试 ②论文撰写 ③收集资料
2、 评价内容:①所学课程内容 ②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按学校学分评价方案!
常州历史古迹探寻校本课程选课&濒诲辩耻辞;课程指南&谤诲辩耻辞;
一、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事业,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3. 知识能力:了解常州历史古迹。
4. 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情感态度价值观:纵观常州历史古迹,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家乡情感。
叁、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乡土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家乡的认同感和认知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对历史古迹的寻访,让学生挖掘背后隐藏的历史。
四、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绪论:常州历史古迹探寻 (1课时)
第一章:天宁寺 (2课时)
第二章:淹城遗址 (2课时)
第叁章:明城墙 (2课时)
第四章:青果巷 (2课时)
第五章:圩墩村遗址 (2课时)
第六章:中华孝道园 (2战争)
第七章:金坛茅山 (2课时)
五、教学组织形式:
1、 学生合作收集资料,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资料
六、学分评价方案:
1、 评价方式:①闭卷考试 ②论文撰写 ③收集资料
2、评价内容:①所学课程内容 ②如何保护历史古迹
按学校学分评价方案!
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校本课程选课&濒诲辩耻辞;课程指南&谤诲辩耻辞;
一、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濒诲辩耻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谤诲辩耻辞;。尊重历史,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认识经济基础是政治、思想等一切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 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a) 知识与能力:了解先秦兵家的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代表人物和着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学习本门课对我们的启示。
b) 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c)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类发展过程中军事思想的发展变化,学会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叁、 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中国先秦时期,兵家逐渐形成,对于战争的形成了体系。理解古人的智慧,对于解决今天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很有必要。因为,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
了解先秦时代兵家的军事思想,对于理解当时的历史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战争,了解战争的破坏性和灾难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有帮助。
四、 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
绪论:前人研究综述和总体评价 (1课时)
第一章:先秦兵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2课时)
第二章:先秦兵家的形成和发展 (3课时)
第叁章:先秦兵家的主要人物及著作 (4课时)
第四章:先秦军事思想的发展 (3课时)
第五章:先秦军事思想发展变化的原因 (3课时)
第六章:学习本门课的启示 (4课时)
五、 教学组织形式:
a) 学生合作收集资料,进行交流
b) 多媒体播放先秦时期的战争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六、 学分评价方案:
a) 评价方式:①闭卷考试 ②论文撰写 ③收集资料
b) 评价内容:①所学课程内容 ②军事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按照学校学分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