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制作》选课“课程指南”
一、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材等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教材,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同一个内容,而目前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矛盾,而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性,教材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课程的补充策略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方式。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学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初步认识,了解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的简单原理。掌握网页制作的一般知识。
2.过程与方法:能从实际出发,建立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能从实践中归纳网站的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网页设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网络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辩证地认识网络和网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叁、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是分为“知识篇”和“实例篇”来介绍网页设计,在“知识篇”中,从介绍网页制作软件的安装和工作界面开始,按照通常网站的制作过程,分别讲述网页设计软件当中最常用的功能。首先,对于设计和规划站点给出一些建议,介绍如何利用网页设计软件提供的工具创建简单的站点,然后介绍站点的一些常用管理工作。接下来,就是网页的具体制作,从向网页当中添加文本、超链接、图像、表格、框架、组件、音频和视频、表单和一些常用的高级功能等多个角度,由静态到动态、由浅入深,丰富网页的内容。最后,从实战入手,以各个网页基本元素为对象,利用具体的实例详细讲解了规划和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网页;讲解了如何管理、发布和维护网站。
四、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第一章 网页设计软件介绍及工作环境 (2课时)
第二章 网站建设基础 (4课时)
第叁章 网页链接和站点导航 (3课时)
第四章 图像的编辑和使用 (2课时)
第五章 多媒体元素的使用 (2课时)
第六章 表格 (3课时)
第七章 层和时间线动画 (2课时)
五、教学组织形式
1.计算机网络机房;
2.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3.讲授与讨论,合作与探究
六、学分评价方案
本课程的评价以学生设计的作品为对象,平时作业成绩占30%,考核作品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上课纪律、出勤率(15%)+平时作业(15%)
考核成绩=期末的设计制作(70%)
总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成绩
评价表达:按照总成绩给予A、B、C、D四级评价。
《摄影与PS技术漫谈》选课“课程指南”
一、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材等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教材,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同一个内容,而目前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矛盾,而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性,教材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课程的补充策略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方式。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学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摄影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利用Photoshop简单处理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2.过程与方法:能从不同的题材出发,拍摄并处理相应的照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摄影技术中的文化内涵,辩证地认识摄影技术给自身素质提升带来的影响。
叁、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是分为“器材篇”、“技术篇”、“实践篇”等来介绍摄影技术和后期技术,在“器材篇”中,从介绍单反相机开始,讲解相机的最常用的功能;在“技术篇”中,从介绍摄影技术的理论知识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摄影的一般知识;在“实践篇”中,到校园以及周边的公园采风,磨练技术;在“数字暗房”中,介绍如何用Photoshop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简单地加工、处理,使之更美观。
四、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第一章 器材篇&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补尘辫;尘诲补蝉丑;摄影的设备 (2课时)
第二章 技术篇&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补尘辫;尘诲补蝉丑;摄影的基本理论 (6课时)
第叁章 实践篇&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补尘辫;尘诲补蝉丑;分类实战 (6课时)
第四章 数字暗房&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补尘辫;尘诲补蝉丑;用PS加工照片 (4课时)
五、教学组织形式
1.参加本课程的同学需自备单反相机;
2.计算机机房;
3.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4.讲授与讨论,合作与探究
六、学分评价方案
本课程的评价以学生设计的作品为对象,平时作业成绩占30%,考核作品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上课纪律、出勤率(15%)+平时作业(15%)
考核成绩=期末的设计制作(70%)
总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成绩
评价表达:按照总成绩给予A、B、C、D四级评价。
《计算机算法基础初步》选课“课程指南”
一、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材等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教材,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同一个内容,而目前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矛盾,而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性,教材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课程的补充策略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方式。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学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能按步骤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问题的算法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从实际出发,为简单问题设计不同算法,能比较不同算法的异同,并初步将之应用到具体程序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数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叁、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分为“算法”与“算法应用”两个部分,从介绍计算机算法的概念开始,以算法的叁种常见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为主线,分别讲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中所融合的各种算法的思想。将各种算法的结构在程序中体现的典型应用进行分析和实践操作,并引用经典的算法实例,(如辗转相除法,冒泡排序法等)在分析和模仿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算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最后,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综合应用,设计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并应用到具体程序中。
四、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第一章 算法的概念及表示 (2课时)
第二章 顺序结构及其在程序中的应用 (2课时)
第叁章 分支结构及其在程序中的应用 (3课时)
第四章 循环结构及其在程序中的应用 (3课时)
第五章 辗转相除法及其应用 (3课时)
第六章 数字排序法及其应用 (3课时)
第七章 作品制作 (2课时)
五、教学组织形式
1.计算机网络机房;
2.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3.讲授与讨论,合作与探究
六、学分评价方案
本课程的评价以学生设计的作品为对象,平时作业成绩占30%,考核作品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上课纪律、出勤率(15%)+平时作业(15%)
考核成绩=期末的设计制作(70%)
总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成绩
评价表达:按照总成绩给予A、B、C、D四级评价。
《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选课“课程指南”
一、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教材等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教材,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同一个内容,而目前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矛盾,而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性,教材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课程的补充策略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方式。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学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本课程开设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思想&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补尘辫;尘诲补蝉丑;记录和字段的关系;掌握数据库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掌握数据查询过程的描述。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常见数据表的能力;根据对常见信息数据表的分析,描述数据查询的过程。能从实际出发,建立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能从实践中归纳网站的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常见信息数据表和数据库对比引入分析,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把数据库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分析和描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关信息数据表;通过活动过程的分析和体验,树立合法、有效获取网络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意识。能将对数据库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迁移到今后学习,工作中。
叁、本课程开设的特色
本课程是分为“知识篇”和“实例篇”来介绍数据库管理技术,在“知识篇”中,从介绍数据库制作软件的安装和工作界面开始,按照通常数据表建立的制作过程,分别讲述数据库设计软件当中最常用的功能。首先,对于设计和规划数据表给出一些建议,介绍如何利用数据设计软件提供的工具创建简单的数据表,然后介绍数据库的一些常用管理工作。接下来,学习一些常用的高级功能,由浅入深,丰富数据库的内容。最后,从实战入手,以各个数据表为对象,利用具体的实例详细讲解了规划和制作一个具备多种查询功能的数据表;讲解了如何管理和维护数据表。
四、本课程开设的内容
第一章 初识数据库 (2课时)
第二章 窗口接口使用介绍 (2课时)
第叁章 用向导建立数据库 (3课时)
第四章 数据库的结构 (4课时)
第五章 用表向导建立表 (2课时)
第六章 在表中输入数据 (3课时)
第七章 数据的类型和属性 (2课时)
五、教学组织形式
1.计算机网络机房;
2.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3.讲授与讨论,合作与探究
六、学分评价方案
本课程的评价以学生设计的作品为对象,平时作业成绩占30%,考核作品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上课纪律、出勤率(15%)+平时作业(15%)
考核成绩=期末的设计制作(70%)
总成绩=平时成绩+考核成绩
评价表达:按照总成绩给予A、B、C、D四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