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课改路&苍产蝉辫;研究伴我行
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我拜读了陈向明博士所着的《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一书,书中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翔实的案例,浅显易懂的观点,易于实践的特色,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诚如书中所有,新课程改变了原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带来了教师对传统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理念、教育环境的新认识和深刻改变。教师不但承载着原有的课堂教学角色、自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成为反思实践者。新课标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课程内容强调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强调学生多学科的综合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目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既体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学习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选择教材的灵活性和均衡性。这种选课制与走班制是新课改的里程碑。教师只有走进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发展,把新课改的一切理念、做法完全地落实到学生身上,素质教育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老师如何成为善学、精于研究的学者型教师?进行&濒诲辩耻辞;质&谤诲辩耻辞;的研究是一条途径。质的教学研究要以教学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上寻找突破。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好教学预案,在课堂中多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和思想方法形成的过程,形成学生自己的学科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传统的&濒诲辩耻辞;教材、教法、教学过程&谤诲辩耻辞;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教师应该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参加教育研讨,形成自己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我们收集了个体活动中的特征表现,通过分析归纳、去伪存真提炼出对教育教学有用的实质素材,并通过教育研讨,进行个案交流,这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很好的建议。
以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教育教学需要增强几种意识。一是从问题教学中提炼课题,课题不宜过多、过大。二是方案设计要周详,可操作性要强。叁是要有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质的研究是&濒诲辩耻辞;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谤诲辩耻辞;。这种活动又是建立在教师的教学研究之上的,通过对研究对象长期大量的研究,做由量到质的本质探讨。作为研究的局内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角色,借用行为研究的方法,步骤,在有价值的资料面前,寻求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点,以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高中新课改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濒诲辩耻辞;要学生学&谤诲辩耻辞;为&濒诲辩耻辞;学生要学&谤诲辩耻辞;,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学习的能力,应该与教师是否能够将这种研究的意识和精神,贯穿在日常工作之中相辅相成。为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验教学成果,设置研究交流机会,成为反思实践者。学校有社会功能的一面,我们的研究功能触角也要伸到社会层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搞调查,作抽样分析,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是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第7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