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市叁中组织开展暑期校本培训活动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营造教师主动发展环境,7月1日暑假第一天始,市叁中安排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校本培训,本次培训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外聘专家的专题讲座,又有教研组共同研讨与教师个人自学。
本次校本培训由学校陈文伟副校长主持,学校殷群校长、欧群副书记及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培训的第一天上午,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戚宝华处长做了题为《为学生未来而教&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对于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下午,常州市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刘霁华老师做了题为《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题讲座,第二天上午,学校特邀河北省骨干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史金霞老师做了题为《重建师生关系》的专题讲座,下午,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
虽然天气较热,但教师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正所谓: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要有一桶水,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会积聚更多的正能量,给予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培训侧记
【课程篇】
课程概念的核心不是&濒诲辩耻辞;跑道&谤诲辩耻辞;,而是沿着&濒诲辩耻辞;跑道&谤诲辩耻辞;奔跑。&濒诲辩耻辞;铺轨才能入轨&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入轨才不会出轨&谤诲辩耻辞;;学生进入&濒诲辩耻辞;跑道&谤诲辩耻辞;奔跑前,先要热身;教师兼具&濒诲辩耻辞;教练员&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裁判员&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啦啦队员&谤诲辩耻辞;等多重角色;&濒诲辩耻辞;未来不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地方&谤诲辩耻辞;。
课程不仅是一道&濒诲辩耻辞;菜&谤诲辩耻辞;,更重要的是做&濒诲辩耻辞;菜&谤诲辩耻辞;的全过程。学校不能只教&濒诲辩耻辞;菜谱&谤诲辩耻辞;,更不能只考&濒诲辩耻辞;菜谱&谤诲辩耻辞;,而应该是在学&濒诲辩耻辞;菜谱&谤诲辩耻辞;的同时,尽可能安排学生通过摘菜、洗菜、切菜、烧菜,甚至打扫厨房卫生以及听取顾客的意见,掌握做&濒诲辩耻辞;菜&谤诲辩耻辞;的全过程。
课程通过教学实施,教学需要环境营造,环境落在载体之上。这就是所谓的“环境育人”。正如课程基地六大任务之首即为 “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课程建设要化虚为实,落地生根。学生学习要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学习。
&濒诲辩耻辞;培养怎样的人&谤诲辩耻辞;以及&濒诲辩耻辞;怎样培养人&谤诲辩耻辞;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濒诲辩耻辞;怎样培养人&谤诲辩耻辞;,就是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濒诲辩耻辞;怎样培养人&谤诲辩耻辞;就是一所学校的课程设置问题。所以,从某程度上讲,一所学校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于其有着怎样的课程设置。有着怎样的课程,就决定有着怎样的人生。研究学生,是学校课程设置与研发首要考虑的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建构变革的过程,应关注学校内部的生长机制,通过故事的讲述与分享,破除组织的科层束缚,在发现、梦想、设计、实施的4D循环中实现组织聚焦,认识优势,探寻个人和组织的积极力量,以实现变革。
同样是加加减减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渗透了整体意识、系统意识、发展意识的时候,对课程建设删、改、并、补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散点到整体,是条块分割、呈散点状态的学校内部制度集约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变革者对自身变革行为的选择和修正的过程。
课程建设可以从“点”开始,但不能“点状”思维;可以从“线”突破,但不能“线性”操作;可以从“具体”制度切入,但不能缺少“整体”的思考和设计。
知识的学习分为以下四类:事实性知识让我们了解现象,概念性知识让我们知晓原理,方法性知识让我们懂得改变,价值性知识让我们明白发现。每一个知识点在四个不同层面上的性质不同,学习过程也不同。最完整的、最深刻的学习应是经历四个不同阶段层面上的知识学习过程、四种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将四种形态的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冲击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潜能,赋予课程新的价值。
总之,课程应当是一种经历,一种让学生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教学篇】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叁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体现:
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生关系篇】
各种关系的失衡,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的学生观。如果教师的头脑里,学生只是一个数字代码的话,他无论如何教育不出一个真正的人。
基于叁方面的思考,其一: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关系;其二:学习是从对关系的认同开始的;其叁:在和谐关系下,学习能自发进行,史金霞老师明确提出了&濒诲辩耻辞;师生关系第一、教师的知识水平第二&谤诲辩耻辞;的观点。
史金霞老师给有意于师生关系重建的教师提出叁点建议:
1、明确探索路径。师生关系涉及的面很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选择你自己最有心得或者是师生关系中问题最大的某个实践点切入进来,明确研究的路径,选择恰当的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扎扎实实地去做改进的研究。
2、建立信任机制。信任是学习产生的条件,也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有了信任,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够敞开心扉,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才能够奉献出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了相互信任的环境,才会有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才会促成新思想的形成,才会有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3、保持适度距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与空间,是重建师生关系时要注意的一点。没有距离,往往分不清你和我;距离太远,往往看不清你和我。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够维持&濒诲辩耻辞;我&尘诲补蝉丑;你&谤诲辩耻辞;的关系形态,互不干扰,又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教师感悟摘录】
戚宝华处长的讲座应经据典、高屋建瓴、目光长远。他以&濒诲辩耻辞;课程&谤诲辩耻辞;为核心,着重论述了高中的存在价值及学校课程建设的举措反馈。对此,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在想,高中是否仅仅就是为升学这一单一目标,我们还能不能为了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教书。高中不仅有它的功效性,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这一过程来影响大家的人生抉择。
基于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育人目标,对高中课程有必要重新建构,甚至是对自我成长的重新反思。戚处长的报告重新触动了我的心弦,&濒诲辩耻辞;选择&谤诲辩耻辞;这一词语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去,追求选择就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由就是热爱生命,而热爱生命不就是我们最宏大的教育吗。水相击乃成涟漪,石相荡而生灵光。在教育大环境下,我也应找到自己的路,观念先行,行动跟上,不屈服于世俗压力,不牵制于教育潜规则,集聚智慧勇气和激情,坚守目标,以文化自觉来推动叁中的教育教学发展和个人的自主发展。
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们教师的头脑充足了电力,注入了活力。&濒诲辩耻辞;教学是引发、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的一项活动,教师的职责应当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学生&谤诲辩耻辞;。这就是戚处长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
什么是有效教学,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刘教授给出了策略与案例,使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好的理解。
史金霞老师拉家常式的演讲让我们走进了她丰富的人生经历,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如何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叁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教育教学工作,也树立了我今后奋斗的目标,我想只要肯用心钻研就一定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成就一番事业。
史金霞老师的报告清晰地告诉我们:倾听是帮助学生很好的方法,专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事,只有认真倾听他们说话,才能体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从而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张志平)
201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