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时值暮秋之际,江南的草叶仍泛着生命的活力。掬一捧红叶,淘一瓢清流,岁月停滞,美景淹留。正值青春时节的叁中高二学子们,踏着朝阳向着扬州——这所唐诗世界出现频率最多的都市进发了。
首赴扬州最大的学府——扬州大学。这所拥有着七个校区的学校,在暖阳中氤氲沉淀,处处洋溢着那份稳重和大气。学生有序参观了旅游烹饪学院、昭文图书馆、扬子津校区东区大学生创业苗圃,听取了扬大华干林教授以“唐代诗人与扬州” 为主题的讲座。大家跟随着无数的诗人,游历着隋唐盛世中这所不夜城,这所令李白、杜牧流连,令杜甫梦往的名郡。随着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我们找寻着此时它的影子,大家一起相约于瘦西湖,感受到了这里的鬼斧神工!瘦西湖因我们的到来,变得丰盈,我们于此,变得心旷神怡…… (叶荣荣)
&苍产蝉辫;学生感言:
(高二2班)古人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叁月下扬州”,而今天,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辞别了叁中,来到人才辈出的扬州大学和景色宜人的瘦西湖。在扬州大学中最令我感兴趣是“创客”这个职业,扬州大学甚至还专门建造了一栋楼让这些创客们使用,听到解说员的有关创客的介绍,我都忍不住也想早点成为一名创客。参观扬州大学后,我们便来到了瘦西湖,虽说如今不是烟花叁月,但十一月的瘦西湖也格外动人;说到扬州的瘦西湖,不免让我想到杭州的西湖,西湖之大,是瘦西湖无法比拟的,瘦西湖虽不及西湖之大,可我认为它却更胜一筹——茂林修竹,层林尽染,它与天融为一体,于地合为一处,实在是美不胜收,让人赞不绝口。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密切了我与高校和自然的关系,更增强了我学习的动力,这次的实践意义实在非凡。&苍产蝉辫;
(高二3班 祝欣怡)扬州,久闻却不曾真正领略过她的风采。她就像一个待嫁的姑娘,可以想象的美艳绝伦却又神秘莫测;或像一个老人,虽垂暮之年却有历经风雨的成熟魅力。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吸引着数百文人对她欲罢不能。
扬州大学的教授华老师说起扬州时,脸上洋溢的满是自豪。扬州神秘的面纱,在老师的讲座下一点点清晰。“二十四桥明月夜”,走过一道道带着“个人”特点的桥,朋友总说,自己仿佛来到了水墨画中,深觉自己是一位江南美女,撑油纸伞以立于桥上,而每一个角落都是她的照片背景,每一处都似画。“高清”的扬州大方的展示于我们。我们惊,惊于她的不加掩饰;我们喜,喜于她的羞涩香艳;我们叹,叹于她的如此美好。她更仔细的观察和挖掘。&苍产蝉辫;
(高二9班 孙熙文 )扬州大学,这是一个极富朝气的地儿,连道边的小草都被感召着向上。六层的图书馆是学校饱腹内涵的象征,寒意没有将学生留在寝室。几张方木桌上早有几本书摊着,往上看是一张张对知识渴望的脸。随后又逐步参观了扬大烹饪学院和创业苗圃,大学中的思维碰撞让我们各位神往不已。最后扬大华干林教授给我们讲了唐朝诗人与扬州的种种故事,这个自古以来的经济政治都市展现了似老者一般的宽仁。
午后,到了“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誉的瘦西湖。园内假山各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葱茏植木交相掩映,各成奇趣。同行友人不禁感叹:许久没有来这么古色古香的景区了,难得慢慢散步也别有韵味。一湖秋水将岸上景物倒映其中,墙瓦树木间是江南人的典雅与稳重,更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品质。
(高二11班 )初冬,我们跨越常州的微凉,感受到扬州温暖的阳光。汽车打了个弯,扬州大学醒目的红字刻在一方敦厚的大石上。图书馆宏大庄严,不少大学生正在安静地自习,透过厚厚的书本,能感受到他们正在挥洒的青春。大学校园里不少人在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着,他们或努力创业,或认真深造,在他们的身上仿佛能看到未来的自己,带着蓬勃的朝气,奋斗着。
告别扬大,瘦西湖的美沁了人心。五亭桥十五个桥洞如同十五轮半圆月,引无数迁客骚人挥墨咏颂。矗立桥上,见碧波微荡的一片青绿,虽不是烟花叁月,仍感受到扬州安静恬淡的美。
扬州一行,不过匆匆过客,愿多年后回首自己也能像今日所见的人们一样,为自己而蓬勃,仍记得今时扬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