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陈丹
发布时间:2019-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孔瑜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导入: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叁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猜一猜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谁

1、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金石姻缘翰墨芬,文箫夫妇尽能文。西风庭院秋如水,人比黄花瘦几分

 

(二)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①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诗中多以第一人称写“我”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②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诗人自己)

注: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可能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叁)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1)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2)舅姑:公婆

请概括本诗中的人物形象

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 ,做到合理联想。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四)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

  1. 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②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机灵纯真的垂钓儿童形象。【特征+身份】

思考过程:从外貌、动作、心理叁方面;肖像:“蓬头”,动作:“侧坐” “遥招手”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 心理:“怕”可看出小孩的机灵纯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五)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叁:
 借助侧面烘托(环境或他人人物)

 

                       竹轩诗兴 张镃锄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

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手法+表现)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玉阶怨      [南北朝谢朓

夕殿下珠帘,
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题:谢眺《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本诗刻画了一位思君难眠的思妇的形象(点明身份);

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间,表现对爱人的思念(形象特点——具体分析);

诗人借思妇这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情感意义)。

阅读李白《越女词(其叁)》,回答问题。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8.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6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闭①捻(苍颈ā苍):持取,捻弄。

【相关试题】“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六)总结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 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

  • 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手法+表现)

  •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反思

 

诗歌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大同小异,其实可以互通而论。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不同,它需要由外而内地分析,即需要从人物的外貌特征到内在性格到身份职业,涵盖面广。

透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叁个方面的思考角度,即知人论世;正面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侧面的环境及其他人物的烘托。收到比较好的反馈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比较大,因此对于具体的诗歌,分析方面尚不够细致。这需要后面的课堂中继续渗透练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