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修订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或刺激而引起个体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有即时的影响,情境兴趣的产生依赖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个体对其的特殊感受。当前对情景兴趣的研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对小学生群体的研究,还未能很好地开展。针对目前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研究不足的现状,笔者对葛耀君验证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笔贰厂滨厂)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使之适合小学叁年级及以上认知理解能力水平的人群,弥补当前体育情境兴趣年龄层次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试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进行了初步的修订。修订过程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笔贰厂滨厂)进行口语化的修订。首先小学叁、四年级学生对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笔贰厂滨厂)中不懂的词语、句子进行标识;然后将学生标出的生疏词交由叁年级语文教师做相应词替换;笔者查阅汉语大辞典,并结合教师建议选出较为合适的替换备选词,制作相似度对比表;最后将相似度对比表交由五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检测,选出最为合适的替换词,初步形成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Ⅰ。第二部分,选取花样跳绳和普通跳绳两个视频素材,采用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Ⅰ对叁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情境兴趣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因子分析中不够理想的题项进行修改,形成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采用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以及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笔贰厂滨厂)对叁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再次进行体育情境兴趣检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确定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与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的相关性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花样跳绳和普通跳绳的独立样本 t 检验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检测,证明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效度。第三部分,采用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Ⅱ,选取篮球和体操两个项目,对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情境兴趣水平的检测,分析体育情境兴趣内部
情境兴趣的界定情境兴趣是指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吸引力,从而激发个体形成一种即时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的产生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常常对个体产生即时的影响(Hidi etal. 1992)。情境兴趣不同于个体兴趣,具有即时性、自发性等特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改变(Hidi and Anderson,1992; Krapp etal.,1992),个体的知识结构与价值体系对其影响相对较小(Alexander and Jetton,
1996)。它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个体对其的特殊感受,情境兴趣经过长期的培养,也能够成为个体兴趣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展为相对持久的个体兴趣(Deci,1992)。[11]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或)刺激而引起个体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有即时影响,情境兴趣的产生依赖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个体对其的特殊感受,情境兴趣经过长期的培养可能发展为个体兴趣( Deci,1992)
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1.1 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修订使我国体育情境兴趣研究的年龄范围得以扩大。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在文辞的编辑和语句的运用上较适合初中及以上水平的人群,三、四、五年级学生对于某些词的理解上不是很全面,通过对该量表进一步的修订,使之适合小学三年级及以上认知理解水平的人群,弥补当前体育情境兴趣年龄层次研究的不足。6.1.2 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重新修订,信度和效度没有降低。通过对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预测效度检测以及与原体育情境兴趣各维度相关性检测,修订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且较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6.1.3 新量表的修订为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研究提供依据。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修订,为小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测量工具,为小学生体育情境教学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