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贺淼

摘   要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情境教学得到了教育界的大力提倡。不同于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情境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和建构知识。在英语学科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词汇、语法等英语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使情境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笔者对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新乡市 5 所中学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三种研究方法,对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情境教学的准备不充分;情境创设不完善;学生对情境创设的期望与教师的偏好不一致;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欠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改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策略。针对学校方面提出的策略包括;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情境教学的支持力度。针对教师方面提出的策略包括:加强对情境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情境创设进行及时的反思;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励学生参与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组织和管理情境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现状;问题;改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情境教学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需要 2010 年 7 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在第三部分提出了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其核心是对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对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落实,情境教学便是一种有效的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教学模式。第一、情境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第二、情境教学重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具有主动精神的知识探索者。第叁、情境教学提倡师生的互动,

师生关系在互动中得到改善,彼此之间更加亲密。同时,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间接推动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情境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的词汇、语法外,还必须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告别“哑巴英语”,把英语真正当成一种交流工具来运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助力。语言的学习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一定离不开相应的环境。因此,将情境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英语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第一导师”,有了兴趣才能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其次,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相对母语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而英语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的学习变得简单。这里并不是说知识本身的难度降低了,而是用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后,英语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情境学习的理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为情境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89 年,Brown、Collin 和 Duguid 从教育学视角对情境学习进行研究,并发表的文章——《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文中批判了传统教育将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割裂开来的做法,即学校传授的是抽象的、脱离语境的概念,忽略了学习发生所需要的活动和背景,即情境,只把这些活动和背景看成是学习的辅助手段。Brown、Collin 和 Duguid 借助对学习的研究挑战了传统教育的观点,认为学习和认知不能脱离情境,情境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它和其他所有因素共同促成了知识的形成。因此,学习和认知是具有情境性的,忽视学习和认知的情境性,教育就无法提供有用的知识,进而无法完成其目标。[8]情境学习理论对情境与学习关系的论述,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实践进一步发展。

李吉林对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探索 在现代,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当属李吉林老师。李吉林老师从 1978 年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她先是尝试将情境运用到语言训练、写作及审美教学中,将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构建了情境教教学的理论框架。例如,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的类型归纳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像情境、推理情境五种类型,概括了情境教学的四个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并提出了情境教学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形式上要具有新颖性、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性、方法上要具有启发性。除了构建理论框架,李吉林老师还设计了对于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包括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等六种情境创设途径)以及情境教学在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0] 在对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李吉林老师又将情境教学拓展到了情境教育,并开启情境教育的实验,构建情境教育的相关理论。情境教育是对情境教学的拓展,它推动了情境教学在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并将情境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去,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情境教学相比,情境教育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由一校向多校辐射。李吉林老师同样对情境教育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提出了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原理,构建了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要义。[11] 1996 年,李吉林老师又进一步对开发情境课程进行了研究。如果说情境教育是对情境教学的拓展,那么情境课程的开发则是对情境教学的细化。李吉林老师从儿童、知识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来建构情境课程,情境课程的具体内容有“学科情境课程”、“主体性大单元活动课程”、“野外情境课程”以及“过渡性情境课程”。其中,过渡性情境课程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情境教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2] 

(3)其他学者对情境教学理论的研究 在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他很多学者也围绕情境教学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研究。

对于情境教学特点的研究。向晶认为,情境教学具有区别于一般教学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境教学提供丰富、有意义的情境,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13] 对于情境教学功能的研究。崔金斌认为情境教学具有陶冶功能和暗示功能。[14]李秀伟,韩吟提出了情境教学具有放松心态、激发动机、情感渲染、直观感受、生活加工的功能。[15]向晶认为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16]余文森从“境”的维度出发,认为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认知的背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知识,帮助学生达成有意义的学习;从“情”的维度出发,他认为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的进行。[17] 对于情境教学原则的研究。冯卫东认为情境教学应遵循促进学生发展的五大原则,即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积极性。[18]郑勇,陶三发和谭子刚认为情境创设应遵循和谐性、冲突性、原始性、兴趣性、递进性的原则。[19]余文森提出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即“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含问题”以及“融入情感”。[20]崔金斌认为情境教学有以下重要原则: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21]佘玉春认为教学情境的设计应遵循真实性、教育性、适切性和简约性的原则。[22] 对于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佘玉春教师总结出当前出现在我国情境教学中的问题:“离”,指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梳理;“假”指所创设的情境脱离生活实际,有悖于生活常理或是老师编造的;“浅”指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内涵、仅满足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没有将此与教学内容结合,无法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繁”指教学情境设置冗长,学生参与也比较麻烦。

(一)对学校的建议 1.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个性、情感和能力发展的关注,将注意力从“升学率”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学校应尽量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并多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我、提升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熏陶。例如,针对英语学习,学校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开办英语角等,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并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研讨会,利用教师集体的智慧,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提高学生探究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加强对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校只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才能为情境教学的理论推广和实践应用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情境教学引起学校里更多教师的重视。 2.加大对情境教学的支持力度 教师深入地研究情境教学以及准备情境教学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有必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以支持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准备。这就需要学校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

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积极引进新教师的方式,减少教师所教班级的数量。其次,适当控制教师之间在教学成绩上的竞争,减轻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

使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最后,减少教师除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事务,使教师能够专心于教学。只有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才能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去研究情境教学,做好情境教学的充分准备。&苍产蝉辫;

(二)对教师的建议 1.加强对情境教学理论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很多专家

和学者对情境教学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然而,

一线教师对情境教学理论的认识还很缺乏。缺少理论指导的情境教学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情境教学的理论学习。首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形成对情境教学理论的系统了解,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其次,多与其他教师进行对于情境教学理论的交流和探讨。不同的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有着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能够启发彼此的思维,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进而完善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再次,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包括查找对于情境教学相关学术资源的能力、撰写相关学术论文的能力等。在科研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解。教师切记不能僵硬死板地忆记情境教学理论知识,而是要对情境教学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设计和实践,不断深化对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 2.对情境创设进行及时的反思 首先,对情境创设方式进行反思。单一的情境创设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式则会对学生更具吸引力,

变化的情境教学课堂也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对情境创设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选择有一定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方式,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情境教学的功能。 其次,对情境创设的时机进行反思。李秀伟,韩吟认为情境应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他们提到:“在一节课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应贯穿始终,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环节”。[49]据此,情境创设时机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导入时”,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创设情境也十分有必要。教师要反思如何在新知讲解时、课堂练习时以及课堂总结时创设情境,提高自己在课堂不同环节创设情境的技能。 最后,对情境创设的语言技能指向进行反思。教师不能忽视情境创设在语音、语法和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音、语法和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语音、语法和写作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发音规则、语法规则及写作要领的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