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 阅读与鉴赏:阅读优秀的戏剧作品,品味语言特色,增强对戏剧的感悟力,能找到作品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并从中深入解读人物形象。
2. 表达与交流:理解并感悟戏剧作品中矛盾冲突对于戏剧情节展开的重要作用。
3. 梳理与探究:自主实践,根据情境设计剧本并进行评价。
二、学习资源与任务设计
1. 学习资源
《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雷雨》
2. 任务设计
(1)分析《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主要矛盾冲突和语言特色。
(2)改写《渔父》《记念刘和珍君》片段或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创作一个剧本。(叁选一)
(3)根据剧本评价细目表,对展示的剧本进行点评。
叁、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上学期和本学期,我们陆续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戏剧作品,跟着剧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他们的百态人生。首先,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叁部经典戏剧作品《长亭送别》《雷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基本内容。
(二)任务群活动
1. 分析经典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要矛盾冲突,填写下面的表格(预习作业,上课简单校对回顾5-8尘颈苍)。
作品 | 主要人物 | 人物形象 | 主要矛盾冲突 |
《长亭送别》 | |||
《雷雨》 |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过渡:一个好的剧本的诞生,离不开剧作家的精心构思和匠心创作。我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次编剧的改编、创作过程,(辫辫迟投影叁个情境),昨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剧本评价体系(辫辫迟投影评价表)。下面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成果。
2. 情境创作和评价。
情境1: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时,遇到了渔父。
情境2:1925年,刘和珍、杨德群等年轻学生来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遭到了执政府卫队的镇压。
情境3:自己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片段。
任务:创作团:根据情境,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借鉴课本中所选戏剧或自己的生活情境,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情境设计剧本。
评委团:根据评价表对每一组展示的剧本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 | 项目评价要点 | 分值 | 得分 |
主题 | 主题突出,思想健康 | 20分 | |
内容 | 结构完整、要素齐全、条理清晰 | 20分 | |
人物 | 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 20分 | |
矛盾 | 冲突鲜明,设计合理 | 20分 | |
语言 | 语言流畅、风格鲜明 | 10分 | |
附加 | 有创新或独创性 | 10分 | |
总得分 | 100分 |
3.根据得分和评委点评再次修改剧本。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教学的思考和尝试。从有初步的设想到整堂课的实践,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极具挑战。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和我的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一是精读《雷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叁部经典的戏剧作品;第二是结合这叁部作品,分析构成剧本的基本要素。第叁是创设了叁个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改编或是创作,第四是对剧本设计后的评价进行了量化分析。所以整个的过程包含读、写、评、改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我作为老师一个人的思考与设计,我的学生、同事,都给我了很多创意的点子。是他们让我在对任务群教学这一概念上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认识。
任务群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不足,本堂课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在第一个活动中,通过叁篇经典剧本的对比,的确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但是在剧本呈现和评价这两个活动中,虽然学生和我都有意强调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还是被剧本的表演给吸引了,从而导致这个教学目标的冲淡和模糊。这就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在结合了前辈老师们在评课时的意见后,我也进行了二次备课。一堂课可以精选2-3个剧本进行呈现,再回归文字本,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该剧本在人物刻画和矛盾冲突上的特色,这会让这堂课显得更加重点突出。
总的来说,这次的尝试让我收获颇丰,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们年轻教师就应该不怕挑战,勇于尝试,大胆暴露问题,不断学习,争取获得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