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如何创新?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挑战与对策是什么?如何把握新高考契机,重塑高中全面育人生态?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12月6日至8日举办的2019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位教育工作者围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创新与新高考改革”的主题,交流看法、分享经验。我校陈杰副校长带领课程发展处副主任张元丽以及英语教研组长姚丽娟老师参加了会议。
一天半的会议,充实、紧凑、高效,干货满满。6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长铭先生致开幕辞,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物理教研室教研员唐挈先生致欢迎辞。随后,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张力先生做《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主旨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先生做《学科体系、学习逻辑》的主题报告。
两个分论坛上,也是精彩不断:广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的《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出真知——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的《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教育探索》、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的《强化师生3顿意识,推进育人方式创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面向专业大类选择的课程体系建构》、天津市实验中学校长杨静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再思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挑战与对策》。校长们的发言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与会的校长和教师们还就人文研学实践、教研组建设、教师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会议最后由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臧铁军先生做《从高考改革看高中教育教学》的主题报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对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方略,探索未来高中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动力。新高考,新政策,新形势,对教师来说,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对学校来说,要变革传统学校模式,不忘原来、吸纳外来、走向未来。(文:张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