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谈冲周玲萍
发布时间:2020-05-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楚楚

                                                               “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谈
                                                                 周玲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小学 316000)
一、“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为理解而教”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 部分,结合语文主题单元的特性,整体设计时,我 们做了如下思考 : “我们应该教什么?”——启发性论题,即核心 问题 ; “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些什么?”——理解 目标 ; “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目标?”——理 解活动 ;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持 续性评价。 开展“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需要 重新审视一堂课的教学到底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多 大的影响。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但关注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生 理解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 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
二、“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教学规划 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 “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教学规划。 1.启发性论题(核心问题)的设计——“教什么” 启发性论题 :有一定深度的事件、主题、概 念、想法等,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有联系,并能从
多种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常该类论题在一个 或多个学科或领域中起中心作用,所以又称“核心 问题”。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 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 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 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具有执着专注、不 懈追求的精神。我们发现,每个人物身上又都有独 特的性格品质,他们对生活对真理充满了热切的追 求与勇气。所以,我们借用伽利略名言中的一个词 语——“特殊的勇敢”,作为本单元的核心论题。这 个词语既包括了四篇课文的共性——勇敢的、不懈 的追求,同时又体现了每个人物的个性——特殊。 2. 理解目标的确定——“学什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通过伽利略的故事凸显了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在 人教版小学课文中几乎每册都有涉及,如二年级下 册第四组课文“动手动脑”、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 “细心观察”,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科学精神” 为专题,所以,本课在小学科学故事、科普文章教 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文本解读,我们从目标的三个维度思 考,确立了本单元的主要任务 :让学生初步感受作 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体会描写 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正如陶行知提倡 “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 运用“活的知识”。
2019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
50 No.12 2019
陶行知
三、“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教学具体实施 1. 初始活动——整体感知,初涉文本 这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是在单元内容学 习之前进行的整体单元导读。我的导读方法是 :以 单元前“导语”为切入点,学生通过自读互议等形 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本单元内的所有学习内容做 大致了解,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主要内容,激发起 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资 料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这一单元的整体导读 : (1)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题目,你觉得本组课 文是在写什么?再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在这几篇课文中,你读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 家,还是残疾人、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特殊 的勇敢,这种执着奋斗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 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每篇故事的人物特点有初步的 认识,可以让学生对本组课文有一定的学习期待。) (3)读本单元的导语,你又发现了什么?再读 “单元导语”,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留心人物外貌、 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并思考从故事中获得了 怎样的启示。” 2. 探究理解活动 1——细读文本,充分感悟 这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二步,根据教材特点指 导学生学习本单元重点课文(一般均放在第一篇)。 也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意愿,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 课开始进行分课或分块精读训练,而其余内容可根 据深浅难易程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进行学法迁 移性学习。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 力基础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并注重课外学习资源 的补充利用,做到课外积累为课内学习服务。 这组课文的阅读教学重点为两项 :在典型事 例的学习中留心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 面的描写,并思考从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精读导航课,该课作为本单 元的第一篇课文,必有其导向作用。在教学中,需 要重新审视一堂课的教学到底能给学生的发展、知 识或技能的掌握带来多大影响的问题?根据教材特 点,在教学中着力于对人物心理,也就是伽利略思 考过程的理解,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做一做、 算一算、辩一辩等方式理解伽利略是一个推理严密、
善于思考的人。同时抓住人们的言行,通过人们对 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讥讽的不同态度进行 比较,体会伽利略质疑权威的勇气,凸显“特殊的 勇敢”这个主题(这节课的重点是大胆假设——怎 么想的,下节课的重点是小心求证——怎么做的)。 3. 探究理解活动 2——深入文本,活用语言 这是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三步,重点是进行学法 的迁移。是指学生在学完本主题单元的重点课文后, 教师引领启发学生进行回顾交流 :想一想在本主题 单元的学习中学会了什么?并引导借助思维导图进 行学法“导读”。 此处的“导”不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细化分解, 而是要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结合导 读课的学法总结,迁移运用于《鱼游到了纸上》的 学习。再放手以《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作为拓 展阅读。最后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四篇课文在主题、 写法、文本结构等的异同点。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册课文中安排的选读课文 中有两篇文章《黄继光》《到期归还》也是人物专 题,可以进行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拓展,主要让学生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拓展阅读,加 深理解感受。 这样的安排力求体现“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 知识基础对新信息意义本质的内化、联系与建构” 这一理念。 4. 终极评估活动——灵动实践,展示评价 整合“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成语故 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各类写人文 章,及写人的成语故事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成语中的人”的灵动作业设计及实践。作业完成 后,每个小组汇编成册,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 通过“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使 教师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有了重新解读,同 时也带给教师教学思路的重构和再生。 参考文献 [1] 蔡宏圣.为理解而教[J]. 江苏教育,2013(Z1):33-34. [2]张方园.国情教育的“为理解而教”模式[J].中 国德育,2014(23) :29-32. [3] 郑丹丹 . 聚焦单元设计 促进“理解”教学 [J]. 现 代教育科学,2012(2) :147-149.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