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苏轼在黄州”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苏轼在黄州”专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以《念奴娇》《定风波》《卜算子》为例

孙乘风

一、    学习任务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可以这样说,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也成就了黄州。现在常州叁中文学社要做一个“苏轼在黄州”的专题调研,以《念奴娇》《卜算子》《定风波》叁篇词为文本依托,有以下任务需要同学们完成:

1.因声求气,感受词韵。

2.拟写标题,把握词意。

3.试排次序,体会词情。

4.网推苏词,分享心得。

 

二、学习资源

l  学习资源

1.    选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叁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叁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虽也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但在变法思想上与王安石存在分歧 。他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于是接连上书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方案,结果引起王安石一派的排挤。苏轼为了远祸,求为外任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新法有关的诗文,被言官何正臣、舒宦、李定晦等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王闰之 “几怖死 哭得死去活来,苏东坡也万箭钻心,却“无一语之”。苏轼被抓到御史台监狱,单独关在一个囚室里,举手投足都会碰到阴森潮湿的墙壁,还有整夜拷问逼供的吵闹。关在他隔壁房间的人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 ( 湖州守,诟辱通宵不忍闻。”名满天下的文豪,就蜷缩在这个不见天日的狭窄空间里,他在狱中备受诟辱,几置死地,幸得多方营救,才得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押公事,近于流放,而且受到监视。经此一劫,苏轼心中恐惧的阴影实在是挥之不去“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面对黑黢黢的险峰峻峦时,相似的阴森。作者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因为特殊的原因,不敢直白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恐惧。但我们透过文字仍然可见苏轼那颗战栗的心。

——刘晓《浅析苏轼在黄州的别样心理·恐惧心理》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日常生活,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进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我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带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波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迹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坏,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叁、学习活动

【活动2】拟写标题,把握词意

要准确把握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给只有词牌名的两首词取名。请整体把握《卜算子》《定风波》词的内容,从词中选择或组合词语,给这两首词各取一名。

要求如下:1.名称以二到五个字为宜,不可太长,读来要有音韵美。2.名称要符合各首词的整体情感意蕴。3.给每个名字写出50字以内的内涵阐释,说明理由。

 

《定风波》名称:                            内涵:                                        

                                                                                 

《卜算子》名称:                            内涵:                                        

                                                                                

 

【活动3】试排次序,体会词情

提示:体会苏轼贬谪时复杂的心境

  按照苏轼到黄州以后的心路历程、思想境界的变化情况,给《定风波》、《卜算子》、《念奴娇》叁首词排序。

排序                                                                            

理由:                                                                                                                                                             

【活动4】网推苏词,分享心得

课下找一首苏轼在黄州写的词,诵读欣赏,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苏轼在黄州时的苦难与超越,对话与突围的心路历程。

诗词:                                                                           

                                                                                 

                                                                                 

分享心得:                                                                       

                                                                                 

 

教学反思:

1、为什么老师都觉得排序很有意思,可学生索然无味?

    教师通过文本细读,走进了文本,发掘了探究文本的乐趣,对学生来说,还是死的知识。

2、一个教学设计贯穿到底,没有任何的起承转合,设计教学问题还是要从学生出发,从解决学生的问题出发。

3、教学设计时,除了要关注宏观方面的教学设计,还需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学生的反应,如何设置嗨点,需要教师的急智。

4、学生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进入任务活动之前,对选定诗词进行梳理: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将词句连成文,让学生口头解释或者书面解释。我们的学生必须做好基本功。让学生反复读作品,要记住前后内容。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支架,例如诗词理解,意象、表层与深层之间怎样建立恰当的关系。隐喻的作用等。学生基本是靠感觉来读诗词,但是如果要进入到比较、鉴赏,学生缺少足够的诗词知识和抓手。

5、要么把学生带进情境,要么把情境带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去,学出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