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意义,创设的一种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进行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更主动地探索未知,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
中学生物课堂情景和中学生物教学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普及的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也要从学生自身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很多生物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教学的利用程度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视野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难以生动深刻的理解中学生物教学内容,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很多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卷面分数的提高,而恰巧分数的提高和生物教学情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而生物教学情景既可以是来自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是科学家当时的实验过程或者场景,相比之下还原科学家的实验场景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光和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为例。光合作用作为必修一课本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其中设计到的场所、原理以及过程都是相当复杂的,学生需要透过复杂的原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很显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就需要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掌握。我采用还原科学家实验场景,一步一步展现光合作用原理和过程的思路来展现我的课堂脉络,如最开始人们对光合作用的初认识,只是简单的认为甲醛可以生糖,通过简单的化学式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甲醛生糖的原理。很明显,甲醛对植物细胞的是有毒的所以不能生糖;1937年,向学生·展示希尔反应,让学生明白水的光解可以产生氧气来;随着科学家的不断深入,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设计了一个实验,向学生展示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模式图,很清晰的就能明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就是来自水;最后通过卡尔文真实的实验装置,将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和原理展现出来。在众多科学家研究的情景之下,也引导学生对于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也向学生传达一种严谨科学的实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