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节选自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是这本书的第一节内容。种群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及调节的重要参考因素。如何调查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叁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整个过程逻辑比较清晰,由易到难,相互强化巩固。
环节1:播放《“叁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引关注》的视频和计生标语
通过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对于人口政策的情境,学生通过视频内的讲解思考国家出台“叁孩”政策背后深层原因。通过计生标语图片展示,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生育政策变化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通过学案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也为后续年龄结构的特点埋下伏笔。
环节3:根据学生绘制的年龄结构图,来预测未来人口变化
本环节承上启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年龄结构图,以及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年龄结构图可以清楚地理解年龄结构的种类和特点,同时也可以的通过年龄结构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并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学生通过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效果突出。
环节4:学生继续根据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评价可能会带来怎样的人口和社会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我国人口变化的预测,对社会事务的讨论,学生更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并且学生可以对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环节5:构建以“种群密度”为核心的概念模型
本环节主要是总结的功能。在理解了“叁孩”政策以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已经逐个击破,通过一个概念模型将本节课的知识再次串联起来,总结整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从绘制年龄结构图中找到设计图表的兴趣。学生自主绘制年龄结构图,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绘制年龄结构图的目的也是为了后续通过年龄结构图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引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而本节课所使用的数据全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真实数据,来源可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愿意、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现象,提出问题,基于证据、逻辑得出结论并与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