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张燕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jpg2.jpg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1 课时

课标要求:结合案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叁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节,以区域为背景,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下,探讨区域农业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面向高二年级学生的,在本节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本具备区域分析的方法。另外,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储备了农业的相关知识,能够说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结合案例,客观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认识到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观。

【综合思维】

1、  结合案例,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  结合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产生的利弊影响。

【区域认知】

1、根据地图,正确描述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条件与特色;

2、以东北农业发展为例,正确认识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

【地理实践力】

1、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内部差异,针对性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地区(珠江叁角洲基塘农业、南疆棉花种植业、昆明花卉种植业)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难点

1、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利弊影响;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音乐《稻香》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照片。

“伴随着一首轻快的《稻香》,不禁回想起去年12月初的社会实践,大家前往郑陆镇查家湾村,开展了学农主题活动,体验了水稻的收割和脱壳,亲眼见证了水稻是如何变成大米的。”

展示超市售卖的大米图片。

“你们家里平时都会购买什么品牌的大米啊?”

“东北大米因其质量好广受消费者欢迎,今天,我们就前往东北大米的老家——东北地区去了解一下那里的农业发展情况”。

【板书】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展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3.jpg

“农业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为了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必须先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再根据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聆听音乐,观看图片,回忆去年12月初的社会实践活动。

 

 

 

 

“东北大米。”

 

 

 

 

将思维导图绘制在笔记上。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讲授(一)

 

 

 

 

 

 

 

 

 

 

 

 

 

 

 

 

 

 

 

 

 

 

 

 

 

“了解东北的农业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东北地区概况。”

展示东北地区行政图、地形图,

提问:1、东北地区的范围?

2、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3、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板书】一、东北地区概况

【教师总结】

4.jpg

【过渡】“东北地区的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地形多样,为其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提问:结合之前地理必修二所学内容,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总结】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资金、种植历史等。

【板书】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过渡】“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最关键条件。气候影响耕作制度、农事活动、农作物品种、农作物生长季节。”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读图可知,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请大家概况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并思考东北的气候条件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点拨】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东北地区的气候既能促进其农业发展,也能制约其农业发展。如果题干没有明确点明“有利影响或意义”,我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

有利影响:雨热同期,基本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物的品质较佳;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春季积雪融化可缓解春旱和改善土壤墒情。

不利影响:热量不足,农作物品种有限,一年只能一熟;旱涝灾害频发;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寒冬要解决牲畜的防寒和饲料供应。

【考试点拨】

5.jpg

【过渡】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大家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可以发展哪些农业?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土壤和水源。”

展示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和中国河流分布图,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系稠密,沼泽湿地广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过渡】分析完自然条件,我们再来看看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展示图文资料,

提问:总结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教师总结】

6.jpg

读图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东北地区有叁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3、东北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同桌交流,思考问题。

“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大方面来分析。”

 

 

 

 

小组活动,思考问题。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无霜期较短;年降水量300——1000毫升,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有利影响:热量和水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利影响: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记笔记。

  

 

 

读图思考问题。“中部、东北部平原发展种植业,四周山地发展林业、果业,西部高原发展畜牧业。”

 

   

阅读书本,同桌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地形、位置为后续讲授东北农业发展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条件的答题思路。

 

 

 

 

 

 

 

 

 

 

 

从正方两方面来评价气候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的科学的辩证观。

 

 

 

 

 

 

知识点总结,便于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培养学生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讲授(二)

 

 

【过渡】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板书】叁、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展示图片,东北地区不同的农业类型。

“东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那到底是根据什么指标来划分农业生产区域呢?”

“东北地区有叁大农业生产区域,中部、东北部的耕作农业区,四周的林业和特产区,西部的畜牧业区。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展示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叁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叁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家据图说一说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

东北地区由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水稻、玉米、小麦对热量的需求不同。寒温带种植春小麦、大豆,中温带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等,暖温带种植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大家仔细地看看水稻产区的分布情况,有没有什么疑惑?喜湿热的水稻,却能够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试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

培育耐寒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展示东北的森林景观和特产图片,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时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

提问: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

 

“西部高原和松嫩平原西部及林区草地,是放牧畜牧业区,在广大农区分布的是舍饲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东北地区叁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基本情况,我们都已经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归纳一下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教师总结】

7.jpg

【过渡】

我国很多区域都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特色农业,比如珠江叁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外汇农业,新疆南部已建成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大家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区域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教师总结】

8.jpg

      

 

 

 

 

思考问题。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读图找出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玉米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嫩平原最为集中,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小麦、大豆——主要在北部地区,以叁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  

 

 

 

在书本上及时标注。

 

 

 

读图思考问题。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在耕作区有少量分布。”

 

 

 

同桌交流,完成表格。

 

 

 

 

 

 

分组讨论,交流想法,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图片直观呈现东北地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类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设计一个思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该问题作为课堂氛围的调节剂,避免学生听课感到枯燥。

 

 

 

 

  

 

 

  

回顾本节课刚开始所学知识,巩固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

 

 

 

 

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

课堂小结

分析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时,要客观地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大方面来分析,既要看到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也要看到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本区域优势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概况,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概况

1、范围

2、位置

3、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6.jpg

叁、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














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叁江平原、辽河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了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这节内容任务量较大,在课时上安排了2课时,第1课时侧重分析东北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特点,第2课时侧重分析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我以学生查家湾村社会实践经历作为导入,选取真实的生活情境,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水稻引出大米,与学生交流自己家中购买的东北大米,最后再点出本节教学内容——东北农业发展。

整堂课教学较流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取得较好反响,但本节课仍存在如下问题:

1、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将农业布局特点穿插在农业发展条件——地形之后,在讲完气候和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之后,紧接着讲授东北农业的布局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反而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理不清知识主线。在开课前,我只进行了一次试上,没能在试上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开课,我会争取多进行几次试上,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改正问题。

2、过渡环节不自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有些生硬,应该再多推敲,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问题的设置缺乏递进性和难度。东北农业的布局特点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观察地图,探究结果,而不是由我直接告诉学生。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自己讲得太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评课】

1)这节课教学流程比较流畅,教姿教态得体,语言洪亮,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任务都已经完成;

2)在导入环节能够以学生亲身经历为切入点,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让学生一下子就有了课堂参与感;

3)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总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一些专门名词的解释上,还应再严谨准确一些。本节内容涉及到一些不常见的专门名词,比如,“绿色农业”、“大农业”、“舍饲养畜牧业”“专业化生产”等,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再跟学生解释清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