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江军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名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参加学习了化学公益直播大讲堂专家讲座活动。本次讲座的主讲专家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钱扬义教授。讲座的主题为“从传统化学实验到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实践研究”。讲座中,钱教授以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为例系统地、全方位地阐述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地实践价值。在案例1“呼出气体”与案例2“铁制品锈蚀”中详细介绍了教材传统实验与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在实验装置、特点、证据及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方面的具体区别。钱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3*苍问题解决教学设计”、“1+8”小套餐策略为一线教学提供具体可行性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苗福利老师;钱教授分享的多个数字化教学案例设计中,一方面阐明了如何运用手持技术开展和设计学生实验,另一方面着重讲解了“3×苍”教学设计基本环节和方法,为培养“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思路。纵观各个教学案例,手持技术实验听起来合理简单,而背后的准备上还是花费了许多精力的,这便需要我们平时注重生活品的利用,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而手持技术最大的优点在此次案例分享中也明确呈现出来,那便是解决多数传统实验的不足之处——难以定量,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周磊老师:从传统实验到手持数字化化学实验实践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多,但将其形成一个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还较少。钱扬义教授则是该方面的领路人,系统性阐述了手持数字化实验的理论基础以及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3+苍”等教学模式,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十分有助。我曾在慕课上跟随钱教授学习过一期数字化实验的课程,讲座中的内容在慕课中也多有体现,但是经过钱教授的讲解,比如如何写作一篇手持数字化实验的论文这一环节,让我更清晰的了解了步骤及其具体的含义。听完讲座对我的启示就是尝试数字化实验可以先模仿教授的版式,逐渐熟练后再尝试融入自己的见解。唯有弄清楚每一步的意义以及是否可以数字化创新,才能发挥手持数字化实验的最大功效。
王寅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我系统地、全方位地认识到数字化实验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推动化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相较于传统实验,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在实验装置、实验特点、实验证据、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数字化实验具有实时、正确、快速且定量的特点,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采集、分析数据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化学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有关数字化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例如可以通过钱教授的慕课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1+8”套餐从而保障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为沉淀和自我反思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大胆改装生活中常见物品来开发数字化教学案例,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效率。
李敏老师:通过在线学习钱扬义教授的从传统化学实验到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对传统化学实验向数字化实验的转型有了新的认知。钱教授从多个化学实验的传统型和数字化型进行对比,深度剖析两者之间的可创新点,以及数字化实验的优势之处,作为新手教师,若能够将传统的课堂讲实验转变为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数字化实验,不仅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构建有效课堂,增加并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素养水平。
李金智老师:钱教授作为目前化学学科数字化实验研究集大成者,其研究颇具广度和深度。报告中,钱教授阐述了如何运用手持技术设计实验,重点介绍了了“3×苍”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设计。“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应用中评价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结合真实情境或学科问题引出设计主题内容,结合小组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多元化课堂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到手持技术,最后进行问题知识的总结。这一教学设计方法对教师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对教师论文的撰写也给予了一定的启发。
江军老师:钱扬义教授作为我国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本次讲座内容不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他在讲座中不仅有“术”层面的案例诠释,而且有“道”层面的理论创立。例如:“3×苍问题解决教学范式”理论、“1+8”套餐理论、“335”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育人体系等。这些理论是他多年丰硕的研究成果凝练而成,形成了实践路径和理论构想,同时这些理论也能够更有效地引领和指导我们进行数字化实验实践研究,促进我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