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们在学生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叁中,就有一群可爱可敬的班主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用育人初心擦亮教育的底色。他们中涌现出了两位常州市“名班主任”——特级班主任操海涛和高级班主任张坤玲,在他们心里,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奉献;在他们走过的德育之路两旁,开满了爱的鲜花。
爱生如子,廿五载育人无悔 操海涛老师
近日,常州叁中高叁(13)班的同学们收到一份特殊的奖状,已陪伴他们在画室度过一个炎炎夏日的班主任操海涛老师,荣获了2022年常州市中小学“特级班主任”称号,这份荣誉背后的动人故事,是常州叁中德育工作优质发展的最好见证。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我所做的也是同事们都在做的事,微小但很有意义。”操海涛,一位在常州叁中工作了25年的数学老师,已有整整24个春秋承担班主任工作。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连年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校常规管理示范班级”,他个人多次获得市教育局嘉奖,更荣获“常州市免费导学先进教师”、“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常州市师德模范”等诸多称号。
杨尧中校长深情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叁中有许许多多像操海涛这样有爱有情有才的‘大先生’,学生才成长得越来越好,学校才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叁中的财富啊!”
他是共产党员,也是人民教师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我敬佩张桂梅,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为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多做些事。”在组织生活会上,操老师不止一次这样说过。他的办公桌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红色书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平时他只要一放下手头的工作就捧起一本细细品读。
“只有读过、做过,才会领悟到我们习总书记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不只在工作中,生活里的他也是一名学习者。“海涛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理论、听新闻,晚上回来吃饭时也是边学边吃,有时听到一句重要的话,还要拿笔记在本子上。”操老师的爱人如是说。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要向领袖学、向先进学、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学到的知识投身教育实践,形成属于自己的工作风格。”他也常常告诫身边的年轻人,教师再忙也不能忽视了理论学习,要时时学习,处处践行。在德育工作中,他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他倡导“班级软管理”,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所撰写的德育论文《浅议班级软管理》获常州市班主任论文评比二等奖。“每到学校要发展新党员时候,操老师的例子我总是会说给他们听,希望他们以他为榜样,用理论武装头脑,用实干践行使命。操老师他是真正把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了。”周敏书记说。
“我爱教数学,也喜欢和数字打交道,我想教一辈子数学。”操老师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是常州市高中数学中心组、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高中数学青数会理事。他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多面手。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坚持每节数学课都写教案,记录下课堂里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他的教案边边角角写满了课堂教学中反思与追问的点滴。“我师父他常常会把一道难题反复演算,尝试各种方法,就为了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他忙起来经常午饭都忘去吃,就啃着饼干继续做题,我真佩服他的这股拼劲儿!”每每聊到操老师,戴洪飞老师的话语中都洋溢着钦佩之情,他戏称师父是“拼命叁郎”。
正是靠着二十五年如一日的拼搏与钻研,操老师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他主持或参与过10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10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在2011年获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后还受邀开设研究课,得到省内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从2012年7月开始,他连续10年担任学校美术班的班主任。整整10个暑假,他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坚持陪伴学生进行暑期美术集训。
“燃烧自己,只为能照亮他们前进的路。”这是操老师的微信签名。2018年他带领学生去日本修学旅行时,别人都忙着买化妆品、电子产物,而他却买的是大量的学习用品,回来奖励优秀的和进步的学生,让学生和家长非常感动。学校的“168”爱生行动和爱心义卖活动,他慷慨解囊,为家庭困难或者学习困难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市里的“免费导学”活动他热心参与,为预约的孩子们提供学科指导,解疑答惑、查漏补缺。他总是说:“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就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否则孩子们就不会信任你,更不会认可你。”面对学生犯了错误,他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教育,有时还会请犯错的学生去食堂吃个鸡腿,喝瓶酸奶,以此增进彼此的沟通与了解。学生慢慢信任他,亲近他后,也就不再任性顽皮了。“孩子们把我当做父亲一样,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他们的事儿我不管不行啊!”无论在哪个年级,他每学期都走进学生的家里,和家长谈谈心唠唠家常,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出合理的教育建议,他常说,“我们叁中讲的‘用两条腿感动家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这么多年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老百姓都看到的!”
“操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自己首先做到”,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尽职尽责,安心育人,从未打骂学生、和同事红过脸。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他已数不清有多少次放下手中的碗筷耐心劝慰学生摆脱低落情绪,他已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被电话铃声唤醒,努力调和亲子间的矛盾。“第一次见面,操老师他就能对我家孩子的性格、学习情况如数家珍,真是让我感到惊喜,把孩子放在这样的老师班上,我们做父母的是一百个放心!”新高叁第一次家长会后,已有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
&苍产蝉辫;“你们别看他是个乐天派,在办公室里总是笑呵呵的,班上平日顽皮的男生都对他敬畏叁分。”他是个严格的老师,对于原则性问题,他要求十分严格。他又是一个平和的老师,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于有生理或心理残疾的学生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有时我们真觉得他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师,会读心术,把我们心里想的什么都能看个一清二楚”不少学生毕业多年后依然对操老师的“本领”啧啧称奇。课余时间,他喜欢走到学生中,与学生热情交流,观察和研究学生,揣摩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在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读出“心里话”。操老师为人真诚、助人为乐,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他每年都会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教学或德育难题,深得青年教师的欣赏和尊敬。“他们和学生一样,都是叁中的未来,我比他们就多了这十几年的经验,帮他们快些站稳讲台,也算我在报答叁中对我这么多年的恩情。”操老师动情地说。
他是大丈夫,也是大先生
就在几年前的例行体检中,操老师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腰突症和甲状腺结节等多种疾病,长年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工作已透支了他原本强健的身体,可病痛并没有压垮我们的操老师,他依然拼命工作,没有喊过一声累,也没有流露过一丝抱怨。他在同事们跟前常说的一句话,“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啊!我身体没问题的,让我带毕业班吧,带到我干不动为止。”好几次,他因为怕耽误学生高考冲刺,强忍着病痛坚持坐班答疑,实在熬不住了就靠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墙角,嚼上一粒止疼片,闭上眼让疲惫的身体尽可能缓一缓。学生们偶尔瞥见这痛心的一幕,都默默拭着眼角的泪水。
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到母校,第一个奔向的就是操老师的办公室,在那里我们总能听见欢声笑语,也总会有学生一句句“真的要感谢您,那些年为我们操碎了心,累坏了身体!”,这时操老师就会抱以微笑,“跟我还这么客气,走,我请你们几个吃饭去!”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真爱,师生情是掷地有声的真情。心怀学生,才是在做为学生的教育。“这些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带他们走好这叁年的路,鼓励他们去建设祖国、报效国家。以后看到他们个个都事业有成、春光满面的,让我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都算不了什么。在我们这些老师心里,天底下还有什么能比‘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更有意义的呢?”操海涛说起自己班上的学生,说起自己对教育的朴素理解,脸上泛起真诚的笑容。
“以教人者教己,于劳力上劳心”是他自师范毕业那时起就刻在心底的座右铭,二十五年过去了,这十二个字依然在他心中滚烫。操海涛老师不忘教育初心,以顽强毅力和教育智慧努力在做一名学生喜爱、家长放心、领导信任的“张桂梅式的好老师”,做一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一颗心捧给学生,廿五载育人无悔。操海涛老师,我们为您点赞!
陪你一起遇到更好的自己张坤玲老师
《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今中外,教师的责任是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在教会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被学生感动,和学生共同成长。
从教以来,张坤玲老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坚信教学相长,在实践中思考,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和学生共同进步。先后获得常州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州市骨干班主任、常州市高级班主任,第四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优秀成员、市优秀导学教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她始终相信努力和坚持的力量,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工作中改变悄然发生,从新手型教师到熟练型教师,朝着智慧型教师方向发展;她知道“一百个孩子有一百条成功的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用看得见的进步坚定信心,用坚持不懈的行动激发学生的自我内驱力。
但在高叁真正难倒我的,并不只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心态和情绪问题。每当遇到学习的瓶颈以及测验模考的失利时,我都会变得异常“情绪化”,沉浸在钻牛角尖和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但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位超级棒的班主任——张坤玲老师,她不仅仅是我的班主任,更像是陪伴在我身边的一位大朋友。我始终记得,在历史叁模遭遇滑铁卢时,是她陪伴着我分析完了整套历史试卷,并帮助我合理规划每类题的作答时间;我也仍旧记得,当我为高考感到无比焦虑时,是她告诉我,“今年再大的事,明年看都是故事。”使我摆平了心中的迷茫与不安……现在翻过高考这座大山,再回忆和张老师以及所有任课老师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点点滴滴尽是感动。(文:房源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