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效,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让青年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9月29日下午,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青年讲师团走进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联合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共同开展“信仰正青春”青年思政大讲堂活动,以实际行动喜迎二十大。本次大讲堂是读本课的第一讲,近百名师生代表在德润楼五楼报告厅同上了一堂“鲜活”的青年思政课,活动同时开展了网络直播,广大中学生和各行各业青年纷纷收看了线上直播。
课堂围绕“信仰正青春”的主题,以青年该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为主线,由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思政教师、江苏理工学院音乐教授和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教师用自身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融入时代,投身时代建设的积极形象。一幕幕“沉浸式”的学习画面,形成了一幅青年人努力奔跑追赶时代的生动画卷,让青年思政课更加鲜活,更能深入青年学生的内心。
“何谓青年”、“青年何为”和“青春何谓”,常州市第三中学王思老师发出三问,她以历史维度为视野,讲解不同时期的青年,展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经典影视为案例解释青年可为,应是“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以新时代青年克服科技难题为据,解答青年何谓之问,讲解青年应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句诗词言简意赅道出了思政课程以育人为本的历史责任。
如何从音乐中寻找真理的光芒,来自江苏理工学院的马凌副教授以瞿秋白与《国际歌》中文译本的故事为脉络,让现场师生在聆听无产阶级之声《国际歌》的同时感悟青年瞿秋白追求理想道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诚挚之心。通过现场教学《国际歌》,让在场师生深深感受到音乐中的思政育人力量。
青年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和做出有价值的人生选择,来自常州技师学院的青年教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中国青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江苏大工匠”获得者宋彪,通过分享自身成长经历,讲述青年应怀揣“人人皆可成长,人人尽展其才”的梦想,在专业领域深耕细织方可不落后于时代要求,展示出青年应敢于在困境中突破自我,敢于在时代激流中奋勇前行,脚踏实地追逐梦想方可筑造工匠精神,道出了思政育人的“鲜活”。
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和叁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分享内容,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的青年学生积极向叁位教师发出内心之问,“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多读哪方面的书籍增强理想信念?”“应该最需要具备哪方面的品质推动自我前行?”师生的精彩互动,展现了辅华学子立德成长的不悔追求,叁位老师分别从自身专业领域和成长经历寄语青年学生多读时代精神之书,多听时代真理之乐,多学时代领路之人。
“这堂青年思政课是一节理想信念教育的沉浸式课堂”,来自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思政学科教研员严宏亮老师对本堂课发出由衷称赞,他认为这堂思政课时间选择着实恰当,以实际行动迎接祖国华诞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堂思政课既有专业思政教师引领,也有高校音乐教师和工匠精神践行者同上一堂思政课,凸显思政育人目标,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一节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
本次“信仰正青春”青年思政大讲堂是常州市第三中学落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扎实之举,是常州市第三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首讲。首讲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与优秀青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青年学生贴近实际学习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后续学校将围绕课程要求和活动主题,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程育人能力和育人质量。(文字:刘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