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为进一步加强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6月20日下午我校在德润楼五楼报告厅进行首批校名师工作室阶段性评估工作。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副校长陈杰、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阶段性评估正式开始后,11位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主要从过程管理、项目研究、成员培养、推广辐射和成果显现等方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闫睿名班主任工作室厚植理论修养,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研修实践活动;深钻“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策略探究”课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优质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张坤玲名班主任工作室践行“一种理念、两条路径、叁方成长”的发展主线,提出教师应以理论为指导,提高教育素养;以德育活动为抓手,提升教育能力;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协同成长。
蒋霞语文名教师工作室从任务清单、课题驱动、专业技能提升叁方面介绍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成效,并明确下阶段要致力于探究高考与教材的关联度,提升教学效益,初步培养青年教师选题命题能力。
侯卫婷数学名教师工作室以教研促发展,以磨课提质量,精进不休。通过调查问卷、校本课程、研讨沙龙、课例研究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江凌云英语名教师工作室的研究活动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路,探索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力量,为英语教学助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黄治海物理名教师工作室依托高中融创物理课程基地建设数字化顿滨厂实验室和顿滨驰创新实验室,立足课程研发、课堂教学、创新实验、创新评比四方面,构建以数字化实验为核心的理科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基于数字化实验的理科创新实验的案例。
江军化学名教师工作室针对化学教学中数字化实验融合薄弱的现状,依托校内外化学实验室资源和相关学科课程基地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展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采用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汇报成果,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皋磊生物名教师工作室立足“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逆向设计研究”,形成“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如课题指导、板画比赛、命题解题研究等。
杨春玉政治名教师工作室聚焦“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在项目过程管理中,依托校内外平台,开展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教师专业成长讲座等;以理论指导、课堂研究、写作协作等手段,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倪红娟历史名教师工作室以项目研究和成员培养为切入口,基于《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项目,开设项目研究课、项目研讨,形成研究校本化方法与策略,为成员制定个性化个人发展规划,助力成员个性化成长。
胡方晓地理名教师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坚持自主学习与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邀请正高级教师、学科教研员等专家就多版本融合的实践研究来校为青年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接带作用。
报结束后,陈杰副校长进行分析点评。陈校长指出,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来硕果累累,在名师的专业引领下,我校诞生了一支洞悉教育前沿、积极实践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他对工作室的后续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寻找切实可靠的方法,引领学科教学发展,加强教学成果的培育; 第二,借助省市级规划课题、联盟校名师工作室、学校工作坊等平台,实现多维度协同发展; 第叁,研究方向紧扣教育改革热点,满足教育需求,惠及学生群体; 第四,不断总结经验,辐射区域教育发展,注重长效性发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信在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下,我们可以积极拓宽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为推进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提升教学品质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吴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