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期盼作文教学的春天——张丽明 研究心得
发布时间:2013-03-30   点击:   来源:论文   录入者:张丽明
 

期盼作文教学的春天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近期学习心得

张丽明

我一直都比较喜欢写写东西,学生时代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回想起来,从小学到高中,我经历过的所有的作文课都是一个模式&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老师出题,学生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当堂完成。然后作文交上去,老师给打个分,好的句子打个双圈。讲评课有2种模式&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一般都是老师读几篇&濒诲辩耻辞;范文&谤诲辩耻辞;,偶尔会让学生彼此评改,相对而言,我们更喜欢第二种形式。进大学读的就是中文,也还有写作课,还曾经有一位已经小有名气的散文研究专家给我们上过课,也听过范小青对于写作的报告,但是,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觉得从哪位老师身上得到过特别有益的对于写作的教诲,我也一直认为,写作的本领只能靠自己锻铸,是无法靠别人教的。

后来做了语文老师,发现同事们提起作文课也总是非常头疼,对于作文课&濒诲辩耻辞;少慢差费&谤诲辩耻辞;的抱怨,十几年来一直不绝于耳。一方面自己也一直很困惑,不知道作文课怎样上才能改变&濒诲辩耻辞;靠天吃饭&谤诲辩耻辞;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么多年来听过无数次的公开课,其中作文课真是屈指可数。

如果可以从小学算起,我已经有30年的时间在亲身体验作文教学的艰难,如果再结合我有限的阅历来看,这种艰难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普遍的。

这样的痼疾,有没有治愈的希望?

这次是因为参加了郭老师的课题,我才算开始真正留意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拜读了一些近几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论文以及郭老师的着作,受到非常大的启发,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对于作文教学的目标

   我信服这样的意见: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虽有共同规律,但更有各自的特殊规律。中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作家,而是培养可以达到&濒诲辩耻辞;课程标准&谤诲辩耻辞;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有了这个&濒诲辩耻辞;准星&谤诲辩耻辞;,才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引自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的理想构建&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读陈继英先生新着《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孙移山、董希旺)

   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进行一系列思考时,首先要区分多数和少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多数教师和少数教师,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我们的目标是兼顾多数和少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使多数有所凭借,使少数能不受束缚地、能动地得到发展;因为无论多数还是少数,都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语文素质的培养。(引自章熊《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部分作文尖子生,也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考场作文技巧、帮助他们语文考试多拿分,而是使学生人人爱表达、人人会基本的表达、人人的表达能力有提高。

                             

二、对于作文教学的体系化

写作文是一项需要综合思想感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于人格修养的高级智力活动,那么能不能像教练训练运动员那样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叶圣陶、张志公等语文界前辈都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总觉得人文学科领域是无法用科学方法来培养人才的,不要说中学生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听说过有哪位作家是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吗?可是,读了一些理论文章后,我又想,顶级人才固然很难靠科学的训练培养出来,基本的技能难道也训练不出来吗?既然我们的目标不是专门培养作家,而是使人人爱表达、人人会基本的表达、人人得到发展,这样的目标也无法找到科学有序的方法来实现吗?同样是人文学科的美术,学校的体系的确很难培养出美术大师,可是培养工艺师并不难啊。何况,作文中包含语言的表达,语言学也具备自然科学的属性吧?而且,写文章固然是灵性的事情,但也有技术性的一面啊。所以,作文教学应该还是可以追求科学有序的,是可以有体系的,关键是&濒诲辩耻辞;序&谤诲辩耻辞;的定位&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怎样划分发展阶段,标准是什么。尽管艺术没有科学那样统一的精确的标准,但大体的标准还是有的。

 

叁、对于理想作文教学体系在现实中的困境

我看到了一些广受好评的、比较理想的作文教学体系,比如陈继英老师的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郭家海老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我相信如果能够认真实施,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是,我又浅薄地感叹,要认真实施这样的作文教学体系,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之下,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可能在语文上投入这么多吗?就社会环境而言,阅读文学早已经是小众化的行为,远离自然的享乐的诱惑是如此之多,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真的很难。就教育环境而言,学生面临的压力是那么大,就算他喜欢,也很难拿出多少时间来用于语文。

可是,反过来想,已经是小众化的行为,诱惑是如此之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不是更显得重要吗?压力是如此之大,学生的心灵不更需要文学的滋润吗?做比不做强,多做比少做强,有一个理想的教学体系可以参照,总是一件好事,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施,那不光要看现实有多少束缚,也还要看实施者的悟性和决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