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
2、掌握本文通过抓典型细节叙述生活琐事来追忆亲人的写作技巧
叁、教法学法 :
1、情景导入法;
2、诵读领悟法;
3、品味词句法
四、学习用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被誉为&濒诲辩耻辞;明文第一&谤诲辩耻辞;,也就是明代最好的散文,真有这么好吗?我们不妨来读读,品一品其中的真味。
(二)初步感知
读准字音,弄清句意。
请同学来读,一人读一段,认真听,标出认为读得不准的字音和句子。
教师和学生一起疏通字音和文意。
(叁)、再读课文
找出作者在小屋中的生活感受并进行体味。大家快速阅读,行文中有一句话体现了他的生活感受,同学们把这句话标记出来。
喜:1、小屋前后辩护
2、环境变化
3、轩中生活
悲:1、诸父异爨
2、祖母离世
3、母亲去世
4、妻子亡故
(四)、叁读课文
勾画出你认为平淡中蕴含深情的语句,用几句话评点。
例:&濒诲辩耻辞;儿寒乎?欲食乎?&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谤诲辩耻辞;
(五)、总结全文
真是&濒诲辩耻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今已亭亭如盖矣&谤诲辩耻辞;似一声长叹,穿越古今,至今还时时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感谢归有光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美的文章,让我们知道琐碎平淡背后的深情只要我们用心贴近生活,我们就能透过琐碎平淡进入美丽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生活就处处充满感动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乃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优美散文,作者&濒诲辩耻辞;借一阁寄叁世之遗迹&谤诲辩耻辞;,文章以忆叁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它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因而成为经久不变的必选篇目载入语文教材。
这篇文章我原先的设想是按照教案上叁步走,条分缕析。但是预先对学生的预想太高,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在字音这个环节上消耗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展开。只是草草将第一部分的字词进行了疏通,而文章的内容分析也没有时间展开。课后我认真反思,觉得这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备学生不够充分。因为我是在自己做班主任的班级开课,总以为学生会重视,认真预习,结果直到上课有些学生都没有看过文章。所以在第一板块字音的疏通上花费了很多时间。2、自己的教学机智不够。在学生表现出对文章的严重不熟悉之后,没有立刻进行调整,等到开始调整之后,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展开。但是这节课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思中求进。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本教学的同时加强方法的培养,我一贯坚持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读书的一些方法,但对某些文本篇目也可先方法指导再分析评价,对一些语文悟性不够强的学生还应个别引导。
教不是万能的,只有师生孜孜不倦地交流学习,才能在感悟鉴赏名篇中共同进步。&濒诲辩耻辞;教无止境&谤诲辩耻辞;,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反思空间,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