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敬 重 作 文——蒋霞 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3-03-30   点击:   来源:研究论文   录入者:蒋霞
 

-------有感于王栋生《至少要有对写作的敬重和爱》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蒋霞

因为曾在南京工作的缘故,几次听过王栋生老师的课和讲座,像他的为人一样,不管是课堂还是讲座,都弥漫着一个坚守语文教义者的自由、流畅、洒脱气息,又处处崩发着智慧火花和情感高潮。也经常拜读王老师的文章,印象中,王老师很少写一些假大空的理论性文章,见于刊物上的都是一些理性哲化富于启迪洞悉教学现实的文章。读后,情感和认识上的共鸣碰撞激荡,受益匪浅。最近读了王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1106期《至少要有对写作的敬重和爱》一文,又一次生发了很多感触。

对写作的敬重和爱,首先应该是教师对待作文、作文教学、作文研究应有的态度。只有教师对写作有敬重和爱,才会引领学生对写作产生敬重和爱。教师怎样才会具有这种神圣的感觉呢?

我觉得首先在价值意义的认识上,要有高度。作文教学实在没意思,作文教与不教一个样,作文拉不开学生的分数,好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此种种的言论往往充斥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队伍里。惯性的狭隘认识已经固化了我们的思维,以至于我们缺乏了改变提升挖掘的动力。当我们自我的放弃,必然导致作文教学滞后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作文是思维的高度体现。好的思维品质是好作文的前提,同理,作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这个层面上说,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思维训练的本质是一样的。作文是我们学生思维赖以发展的一块宝贵沃土,你撒下敬重的种子必然收获累累的精神果实。这一点在很多的大家身上,有着集中的证明。法国着名科普作家凡尔纳,他的作品不仅以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浪漫又符合科学的幻想,使读者如痴如醉,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东汉的张衡,既是杰出的科学家又是着名的文学家,他精于天文、历算、数学,曾发明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量地震的地动仪,而在文学上,他的赋承前启后,他的代表作大赋《二京赋》,小赋《归田赋》,对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作家毕淑敏,学医出身,她从医生的视角,独有一种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独有一种化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独有一种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很显然,作文之于学生的意义,不分文理科的学生,不仅仅是分数,作文为学生的思维奠基,作文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作文让学生的精神成长,敬重作文实在必然。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答案千千万,但不变的是,你作为语文老师,你要有文采,你要出口成章,你要能言会道,你的文章要洋洋洒洒,不一而足。一个指向,作为语文老师,你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而且写得要文采斐然。学生喜欢语文,很大意义上从喜欢你的才学开始,这一点在语文领域体现尤为明显。由此,你想引领学生喜欢作文,你自己必须得喜欢写作,爱好写作。道理很简单,你自己下水与学生同游一湖水,你就知道深浅,就知道冷热,就知道难易。作为老师,写的潇洒自在大方,必然会赢得学生敬重。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没有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他的学生必然在作文上无兴趣无潜力无发展无作为。

老师对待学生习作的认真端正严谨的态度,可以引领学生对作文的敬重。着名的耶鲁大学校训中有这样几句话:他们,若生活于批评之中,将学会谴责;他们,若生活于接纳之中,将学会爱;他们,若生活于赞美之中,将学会感激;他们,若生活于分享之中,将学会慷慨;他们,若生活于鼓励之中,将学会充满信心;他们,若生活于允许之中,将学会喜欢自己;他们,若生活于赏识之中,将学会生活要有目标;他们,若生活于保护之中,将学会对周围的人有信心;他们,若生活于友善之中,将明白这里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这自然地让我想起我们老师面对学生习作的态度,学生千差万别,水平层次不齐,问题各有特点,但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只有一个认真严谨端正态度。作文的优劣判定本身就存在着多元化的标准,作为老师我们实在不可以盲目地就加以妄断。客观的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脱离了很多的互动,从而造成了学生作文优劣等级的界定均来自教师的单方判定。所以,近一段时间我在进行一个作文批改的小实验,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模糊性的作文集中起来,请作者本人来谈作文,再请学生来评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评价空间还给自己。我一直认为,作文无小事,评改是大事。尊重学生的习作就是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一篇精心浇筑的习作,对于学生而言是心灵的创造是智慧的结晶。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所有细节,有优点就激赏,有不足就坦言;有进步,就肯定,有退步,就鼓励。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寻找作文中的疑点,挖掘作文中的亮点。

     作文是学生成长的风向标,作文是学生思想的轨迹,作文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助推器,敬重写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