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让学生的作文张扬个性——张元丽 发表于《学园》杂志
发布时间:2013-03-30   点击:   来源:论文   录入者:张元丽
 

让学生的作文张扬个性

[摘要]写作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作文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一篇作文能否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于它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新意,也就是文章是否有它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作文  个性化  现实意义  写作途径

个性与作文

对人而言,个性指其比较固定的性格特性。对文章而言,个性指一篇文章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地方,这个&濒诲辩耻辞;不同&谤诲辩耻辞;可以表现在选材组材、结构安排、表现角度、主题表达、语言特色等若干方面。作文的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一篇作文没有了个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不仅不能深深打动人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会让人读来感到乏味与陈腐。饱含个性的作文会以它独特的魅力牵引着读者,使之达到某种共鸣,这样的作文才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

个性化作文的特点

什么是作文的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濒诲辩耻辞;&濒蝉辩耻辞;自主&谤蝉辩耻辞;&濒蝉辩耻辞;真实&谤蝉辩耻辞;&濒蝉辩耻辞;创新&谤蝉辩耻辞;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谤诲辩耻辞;

所谓自主,就是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媚世之思与佞巧之言,其实是一种心灵的遮蔽,要驱散这层遮蔽,从而显现个性,就需敞亮心扉,抒写性灵,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所谓真实,就是学生写作时能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和感受,而不是胡编乱造。让作文作为负载自己真实思想情感的载体,尽量不说空话、套话、假话。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有个性的作文往往是真实的。

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总的来说,个性化作文是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展示一种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感悟。作者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写出真诚的自己的话,显示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提倡作文个性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作文本身来讲,作文是否具有个性,关系到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凸显个性、富有特色的文章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个性飞扬的作文总会区别于&濒诲辩耻辞;平庸&谤诲辩耻辞;之作,以&濒诲辩耻辞;鹤立鸡群&谤诲辩耻辞;的姿态脱颖而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如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作文呼唤的是个性的表达。2002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话题&濒诲辩耻辞;心灵的选择&谤诲辩耻辞;,这就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话题。

    其次,从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讲,作文的个性关系到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个性。作文,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濒诲辩耻辞;中学作文教学主要不是文章学领域的事,而是或主要是教育学领域的事。其主要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自然,进而表述社会,表述人生,表述大自然,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学习辨证的方法,并形成表达能力。&谤诲辩耻辞;性化作文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人独立思考能力,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这不管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人生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如何让作文张扬个性

一、 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思维品质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个性最突出的思维品质就是独立性、创见性、新颖性,而这些正是进行写作这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要让作文展现个性,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一篇文章要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或以新观点,或以新角度,或以材料,或以新写法取胜,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是没有价值的,读者也不愿意看。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濒诲辩耻辞;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谤诲辩耻辞;文章要反映生活,但不是生活简单的投影,生活中的自然信息要经过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自为信息才能组织成文,而这一过程必须有作者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品质。

在目前的学生作文中大量存在着思维僵硬、单一的现象。许多同学在遇到一个题目后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常常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写什么。教师要打开学生堵塞的思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应该从人出发,从写作主体出发进行作文教学,而不是从文出发。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诱导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让学生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寻找更好的适当答案。朱光潜先生曾说:&濒诲辩耻辞;在定了题目之后&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濒蝉辩耻辞;自由联想&谤蝉辩耻辞;,不拘大小,不拘次序&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谤诲辩耻辞;激励学生开动多种思维,通过借鉴与比较,分析与综合,从平常中见到新奇,从相同中见到不同,发现题材和立意的多样性,然后调动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和材料库,展开广泛的联想。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独立思考,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个性的文章脱颖而出。

 

二、 开辟个性化作文的写作途径

    要使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引导。

1.扑向生活的&濒诲辩耻辞;百草园&谤诲辩耻辞;

生活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生活中无论多么细小的事物,只要认真感悟就会有所收获。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鱼虫,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国际间的风云变化、起起落落,都是作文的源泉。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濒诲辩耻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叶圣陶先生也说:&濒诲辩耻辞;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谤诲辩耻辞;因此我们要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濒诲辩耻辞;笔下要带生活露水,笔下的人和事和生活中的人和事很象,没多少差别,读来就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就会觉得充满生活情趣。须知道:生活情趣具有能把读者带进作者笔下艺术天地的魅力。&谤诲辩耻辞;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它有着丰富的内容,生活中也并不是缺少美,而是需要去发现去感悟。

有些同学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发愁,写到作文就只会用诸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从小学就开始用的材料,毫无新意可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没有个性。那么,新鲜的材料从哪里来呢?不能等人家送上门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主动性,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收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敏感的人。&濒诲辩耻辞;捕捉令人感奋或困惑的镜头,记录稍纵即逝的感受。&谤诲辩耻辞;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作文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茅盾说:&濒诲辩耻辞;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想所闻随时记下来。&谤诲辩耻辞;如果能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储备丰富的材料,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也就&濒诲辩耻辞;灵气&谤诲辩耻辞;十足了。

所以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每天记录当天发生的让自己最有感触的事件或人物,字数不限。每周末要求他们从本周的记录中选择一个材料,写成周记。每个月再从本月写的周记中选择一篇自己最满意的进行修改,然后用一节课进行全班交流。一年下来,不敢说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提高多少,但学生普遍反应写作时已不再苦于没有材料。

2.倡导写真情实感

文章反映的是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独有的情感和认识。明代公安派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谤诲辩耻辞;,强调要抒写个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个性。我就是我,不是任何人的翻版,因此好的文章都会深深地打上个性烙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鲁迅的泼辣与犀利、朱自清的朴实与清婉,都以独特的个性魅力倾倒千万读者。

抒写个性,表现自我,也就是要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文心雕龙&尘颈诲诲辞迟;知音》言:&濒诲辩耻辞;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谤诲辩耻辞;,要写出真正使人感动的文章,首先要自己真正感动,巴尔扎克写完《高老头》后,脸上挂着泪珠,神精凄惨,别人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时,他沉痛地说:&濒诲辩耻辞;不,是高里奥老头死了。&谤诲辩耻辞;巴尔扎克之所以会融入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就因为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真情实感,可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在文以载情方面,作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应该是相同的。

尽管作文中的材料并不等同于原汁原味的生活,但写作的基础源于生活。我们必须着力避免学生写作中的无病呻吟,倡导学生&濒诲辩耻辞;我手写我心&谤诲辩耻辞;,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的所思所感。其实,学生自己的话,往往清新、活泼,虽略显稚气却又透着灵气。一些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没有话说,原因在于他不相信自己心里想、嘴里说的平常话也能写到文章中去,老是想着要正规一点、华丽一点,似乎在迎合着什么。不是堆砌词藻,便是摘抄现成的套话、空话,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戴上了一层面具,隐藏了自我。作文课上,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领悟,自己去修正。采用互相讨论,评价,修改,在一起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班级的作用。减少教师的师道尊严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他们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3.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语言是写作的表达工具。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个性化的语言赋予了文章独特的气质和生命,也使文章获得了独创性。因为人的个性是永远不会重复的,所以充分表现个性的语言也永远是独特的。作者在创作中如果能将个性融于作品的语言中,把作者自己的个性与他所描绘的事物与人物的个性融合在一起,并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不仅内容上是新颖的,形式上也是独特的。王安石的千古佳句&濒诲辩耻辞;春风又绿江南岸&谤诲辩耻辞;中的诗眼&濒诲辩耻辞;绿&谤诲辩耻辞;字不仅展示出一派明媚而空灵的春景,其中还流溢着诗人的喜悦和欣慰,那是一种耳目为之一新的振奋,一种熬过万里冰封的平寒而盼来大河解冻、春风勃发的生命律动,后人也正是在这个意味上咏叹此句的。&濒诲辩耻辞;绿&谤诲辩耻辞;字在平时只是当作一个普通的形容词来使用,而王安石别出心裁,在这里把它用作动词,使它成为一个意味深蕴的绝妙诗眼。王安石个性化的语言使用成就了这句诗,使它散发无限的美学魅力。

古人云&濒诲辩耻辞;文如春华,思若涌泉&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谤诲辩耻辞;可是现在有许多学生普遍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拿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大有捉襟见肘之感,虽然心中波涛澎湃,却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所谓&濒诲辩耻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谤诲辩耻辞;优秀的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特别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更是闪烁着语言的光芒。一方面,我们应当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广泛地、有选择阅读,充分占有词汇,丰富语言库存。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正如小学时学生学写毛笔字时,总是先从描红开始。一笔一画描的多了,他的字自然而然也就写得好了。

作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个性是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写作时,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有圈有点地评,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①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36页。

②王俊鸣《&濒诲辩耻辞;作文与生活&谤诲辩耻辞;断想》,《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6期)38页。

③刘心武《同文学青年对话》,文化艺术出版社。第93页。

④于漪《可以做得更好》,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33页。

⑤卢传梁《个性&尘颈诲诲辞迟;独创&尘颈诲诲辞迟;自由&尘诲补蝉丑;谈写好作文的叁个要求》,《山西教育》(2000年第16期),35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