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亦是亮点
-----语文视界中的姓名世界
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对学生的姓名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学生的姓名成为我教学中的特别关注点,成为我教学实践中现成的鲜活的教育资源。特别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在适当的教育环境里,加上恰当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姓名在教学中可以升华为亮点,可以变小为大,变静为动。
一个个简单的汉字,经千变万化的组合,变成了纷繁多彩的姓名,不禁让人遐思迩想。王竹雨,竹雨富有诗情画意;李天聪,有些夸张;张鹏举,大气豪迈;蒋翼寅,有点拗口,但似乎包含着如虎添翼之意&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从本质上来说,姓名对个人而言,只是他或她与其他人相区别而独有的代表符号。但对教育工作者,我们实在不可忽视姓名背后的丰富内涵。每个姓名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寄托着一份期待,都珍藏着一份希望和理想。姓名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因为其具有的社会性,姓名又具有法律意义,是人身内容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的权利和义务。那么教育者又如何将学生的姓名提升为教育的亮点呢?
一
万事开头难。在教学实践中,接手一个新班级,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学生的姓名.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姓名着手。姓是有限的,但姓名却是无限的。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这里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现实情况是,有些老师急匆匆上课,拿起名单才发现有几个生僻的字不认识,有几个字读音拿捏不准,于是尴尬就出现了。这样一来,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同时被你喊错名字的同学往往很快就成为班级里的笑料,显然会给这些无辜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还有一种情况,称之为&濒诲辩耻辞;张冠李戴&谤诲辩耻辞;即名不对人 ,把张叁叫成李四,把李四喊成王五,这一错误的改正需要我们练就眼力和细心的观察力,以期形成名与人的一一对应连接。作为教师,能响亮准确地叫起学生的姓名,这是对学生身份的肯定和认同,特别对于那些姓名中有生僻字的同学而言,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不思学习的家伙,老师能一口叫出他们的名字,无形之中也是对他们起到了一种震慑甚至警示作用,否则不仅是影响学生的心理,更是教师本身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被大打折扣了。
因此,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我们应该从认识熟知学生的姓名入手,老老实实看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确认一下读音,这些工作切不可马虎,把细节做到位方能开好头。
二
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只是第一步,挖掘姓名背后的内涵更具教育意义。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花上两节课精心组织一个名为“我的姓名我的故事” 的主题活动.活动前,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白纸,要求所有同学认真工整地把自己的姓名写在白纸上,写完双手举起.老师下课堂巡视,看写得是否工整。现实情况是总有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姓名写的张牙舞爪,潦草得难以辨认,更有甚者张扬个性设计出新奇怪异的签名。这时我就告诉学生,姓名如身体发肤,是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符号,终生相伴。因此,我们就要爱护珍视自己的姓名,从写好自己的姓名开始。
接着,我就趁热打铁,问道:我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怎样才算是爱护珍视自己的姓名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一 书写姓名要工整认真;
二 不要在公共场合留下诸如“××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为;
叁 不要随便给别人起一些不雅的绰号;
四 不可随便更改自己的名字;
五 试卷讲义作业要写上自己的姓名。
如此讨论,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姓名有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叁
培养学生对姓名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是挖掘姓名背后的教育意义的前提。汉字的丰富内涵赋予姓名强烈的意愿色彩。父母长辈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姓名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情厚谊和殷勤期待,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我以苏洵着名的《名二子说》谈起,原文如下: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知子莫若父啊,苏洵在文中见微知着,似已将二个儿子(苏轼和苏辙)的一生尽见,通过二子的名字,足以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前途的忧惧之心和关切之情。这一点很符合中国人在给晚辈起名字时,往往是托物引喻,表达美好祝愿,也希望逢凶化吉。
接下来,要求每个同学以“我的姓名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谁起的名字?有何象征或喻意?寄托了长辈什么情感?喜欢自己的名字么?等等。问题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篇小文章。但是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去表达,而是列举出几个历史名人的名字背后的故事,比如钱钟书、艾青、陶行知、老舍、朱自清等等,两叁个字的姓名便展示出他们不一般的气质和追求。每个人的姓名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先前的铺垫,同学们谈起自己的姓名故事,异常踊跃。试举叁例,不妨大家来看一看:
一 应雨虹同学说:我出生的时候,听我爸说正好与后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所以叫我应雨虹。我喜欢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寓意丰富,首先父母希望我的人生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还有&濒诲辩耻辞;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谤诲辩耻辞; ,我要克服困难迎接人生彩虹。
二 陈鼐婧同学说:我的名字比较难写,是我爷爷起的.鼐是指最大的鼎,文学史上着名桐城派大家姚鼐也取了这个字。婧指有才气的女子, 鼐婧两个字刚柔相济。我爷爷就是希望我长大后能巾帼不让须眉,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叁 王羽者说:我的名字比较特殊,我的哥哥叫王者羽,比我大半个小时,我们是双胞胎.在我们还没出生时,我爸爸就准备了一个名字:王翥,“翥” 意思是鸟飞翔.后来一看,吓坏了两个儿子,就把&濒诲辩耻辞;翥&谤诲辩耻辞;拆开了.爸爸希望我们哥俩相亲相爱,同时在人生的天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你一段我一段,掌声此起彼伏。可以看出学生经过思考组织后,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的姓名是多么的神圣意义非凡。同时他们也从姓名中读出了长辈的殷切希望,美好寄托,明白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自己就生活在人们的关爱和祝福中。对自己名字的认同是学生社会化成人化的标志。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演讲中窥见很多,学生的品行、个性、家庭情况等等。一个姓名一扇窗,开启了我们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窗口。
化抽象为形象可感,把平时学生不注意的姓名展示出来,拓展开来,就变成了一节生动有趣又具意义的主题课,既贴近学生个人,又言近旨远,意味深远。
四
那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挖掘姓名的意义呢?
每个姓名与每个学生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每个姓名都是生动独立又形象的。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姓名进行一些加工,赋予一些感情色彩,这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称呼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粗陋的方法,以资参考。
一 省姓叫名 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呼其名不称其姓,如对“袁坤鹏” 我们就叫“坤鹏”就可以了﹔假如姓名是两个字,我们就省去姓,在名前加一个&濒诲辩耻辞;小&谤诲辩耻辞;字或者迭名称呼,如对&濒诲辩耻辞;杨雨&谤诲辩耻辞;同学,可以叫&濒诲辩耻辞;小雨&谤诲辩耻辞; ,对&濒诲辩耻辞;刘婷&谤诲辩耻辞;同学可以叫&濒诲辩耻辞;婷婷&谤诲辩耻辞;。看似平常无奇的做法,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
二 个性称谓 根据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称呼。如我班的谢南平同学擅长绘画,我就叫他&濒诲辩耻辞;谢马良&谤诲辩耻辞;;李凯同学爱好体育,篮球足球乒乓球样样精通,我就叫他&濒诲辩耻辞;全球通&谤诲辩耻辞;;王思飞同学唱歌好听,我们就叫她&濒诲辩耻辞;小天后&谤诲辩耻辞;。以学生的优点特长进行相关性的称呼,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肯定。
另外,老师在称呼学生姓名时,在前面加一些适当的表示归属性的定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般以&濒诲辩耻辞;咱们的&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我的&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我们的&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孩子们&谤诲辩耻辞;之类的近指性词语称呼比较好,避免 “你”“你们”“你这”之类的远指性词语的出现。
当然上面所说的称呼方法也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般来说,上面所说的称呼都要放在表扬、鼓励、启发、肯定引导学生的语境中。相信在无限广阔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灵活的把握。
反思:姓名具有多重意义,包括文化含义、亲缘关系、法律意义、教育意义等。作为教育者既要有本身的学科思想,更要有深刻的育人理念。挖掘学生姓名背后的意义,巧妙运用融会贯通,更有利我们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