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分 还分
蒋霞
“咚 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清晨办公室的宁静。今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二天,我第一个到了办公室,越是考试期间班级越不好管理。
“报告”一个低沉的声音。
“请进”我抬头道。虚掩的门缓缓被推开,一个矮小的身影突兀地立在门口低着头。我定眼看,是我们班李飞同学—一个成绩不甚理想小毛病却很多的男生。
“请进”我加重语气重复道。
李飞抬起头拖着步子移到我面前。这时我才发现李飞蓬头垢面,清澈的眼睛却布满了血丝,眼角似乎还有未干的泪痕。可以推断他早晨没有洗脸,昨晚也没有很好的睡眠。李飞又低下了头,牙齿咬着下嘴唇,微微抽搐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隐隐感到肯定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这小子总是给我找麻烦。我顿了一下,没有说什么,顺手从抽屉里拿出梳子递给他。
“来,梳一下头发,否则就不帅了。” 我开玩笑道。李飞接过梳子却紧攥在手里。
“老师,我…我…我有事情请你帮忙。” 终于开口说话了,为了这句话他似乎酝酿了很久。
“好啊,你说。”我回答。
“老师,这次考试我考的很不好,我希望你能给我多加些分。”李飞小心翼翼地说,眼睛充满了哀求和期待。
“为什么啊,你考多少就是多少啊?”我试探着问。
他沉默了,鼻子开始抽泣了。我忙抽出几张面纸递了过去。这时,我肯定这其中定有故事,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但是我又不能表现出来。
“为什么,可以告诉老师么?”我轻声问。
“我不想离开妈妈,我不想离开同学和老师。”他大声的说道,与此同时,盈在眼眶里的泪水肆无忌惮地滑落了,压积在心中的情绪似乎一下子爆发了。我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生出了许多为什么,但理智告诉我要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
“我爸妈昨晚闹离婚,我爸说我这次期中考试考不到班级前十名,就要带我离开妈妈到城里学校读书。”李飞说道,哽咽着。
“我不想离开妈妈,也不想离开老师和同学。”他重复道,泪流满面。
我怔住了,被此时的李飞怔住了,那个平时好动不听话的刺头此时似乎瞬间就变的多了几分成熟和思考。同时,我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了李飞母亲的身影,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因为李飞在学校几次犯错误,他母亲被我几次喊到学校。沉静片刻,我告诉自己要立刻作出决定,首要是安抚他激动的情绪。
“你一定很爱你的妈妈,对吧?”我问。
“恩” 李飞很坚定地点了点头。
“那你觉得你现在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做才能表达对母亲的爱呢?”我追问。
“我要把成绩提高。”他顿了一下。
又说“还有不要让母亲再为我操心。”李飞似乎突然醒悟到什么。
“可是我爸爸要带我到城里去上学,我不想离开妈妈、同学、老师。”他又说道。
“老师,你能帮我么,给我多加些分?”他的眼睛第一次正视着我,那眼神至今留在记忆深处。我犹豫了,多加分有失公平,分明作假;不加分,对于这个懂事的尚有进步的男孩,过于残酷,也许会毁掉他所有的希望。
“老师答应你的要求,但不是给你加分,而是借分给你,下次考试记住,你还要还给我,可以么?”稍思片刻,我回答道。
“谢谢老师,我…我一定会还给你的。”他又一次哭了。
“老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我鼓励道。
期中考试结束,特殊照顾李飞的分数在班级排名第十。和我预想的一样,其他同学都投来了怀疑的目光。那几天,李飞像犯了错误一样老是回避我的目光。于是,我赶忙选择一个班会课,把所有的有进步的同学,当然也包括李飞,集中到一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们。特别提到李飞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并且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请所有的同学多帮助他,共同进步。
第二天,在李飞的作业本里多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到:老师,谢谢你,我一定会把分数还给你,相信我。看到这,打开窗户,一阵清风迎面拂来,心中无比欣慰。
渐渐的我发现李飞变了很多,不再上学迟到上课睡觉,不再拖拉作业、捣蛋吵闹,但笑容依然挂在脸上。更可喜的是,有不懂的地方,他现在已经开始向老师同学虚心请教了。于是,我就借机向其他任课老师反映了他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李飞一些表现的机会。一切都在他身上悄悄地自然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转眼叁个月过去了,一学期结束了。临近考试,我对李飞多了些期待。分数公布那天,李飞第一时间冲到我的办公室,骄傲的告诉我他考到了班级第九名,他是来还分的。他还说他爸爸再也没有提他到城里读书的事了。一时我忍不住笑了,也长长地舒了口气。再后来,李飞变了个人似的,成绩一直稳据班级前十名。昔日的“差生”变得懂事明理、上进积极。一年后,他被同学们推选为劳动委员。
在心中,我多次思索这一连串的变化,这一份意外的收获,感触到教育真的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一项细节的工程。
说实话,当初我对自己别有用心的设计,微感冒险,不敢奢望。事实证明:信任、关怀、赏识就像一缕春风,一夜喜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感化人,唤醒人,达到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不禁联想到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说明的是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真诚的期待会使皮格马利翁获得了纯洁的爱情,那真诚的期待会不会给付出爱的老师更多的欣慰呢?暗含期待已作为一种教育效应。教师的这种深沉情感期待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毕竟喜欢被人欣赏和期待,这是人的天性。
想起着名的耶鲁大学校训中的几句话:他们,若生活于批评之中,将学会谴责;他们,若生活于接纳之中,将学会爱;他们,若生活于赞美之中,将学会感激;他们,若生活于分享之中,将学会慷慨;他们,若生活于鼓励之中,将学会充满信心;他们,若生活于允许之中,将学会喜欢自己;他们,若生活于赏识之中,将学会生活要有目标;他们,若生活于保护之中,将学会对周围的人有信心;他们,若生活于友善之中,将明白这里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冰心先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说的真好,对,原来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期望和赏识本来就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