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
《卜算子 咏梅》 教案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探究咏物诗词中的梅文化
房 韵
教学目标:
1、品味词句,读出梅花的特点,感悟梅花的象征意蕴。
2、掌握咏物诗的特点。
3、涵咏比较,体悟梅花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积累了丰厚的意蕴,逐渐凝结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本樱花,激趣导入
前两天网上有一则新闻,说清明小长假期间,中国游客涌入日本看樱花,场面十分火爆。可是日本人认为中国人看不懂樱花,因为在日本,生命如樱花般经历短暂的绚烂之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
我们中国人也有看梅花的情结,红梅公园每年都会举办梅花节,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不一定就能感同身受。因为在中国诗歌的国度里,许多诗人吟咏她,梅花也有了丰厚的意蕴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南宋大词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二、品味词句,感受意蕴
1、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这首词。
2、想一想:陆游描绘了一株怎样的梅花,又是如何描写的?
(要求学生以这样的句式回答:这是一株( )的梅花。)
明确:寂寞、愁苦、清高、不幸和坚贞
3、追问:同学们,如果你去公园赏梅,你会看到一株怎样的梅花?为什么陆游看到的是这样的梅花呢?
展示PPT: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追问:也就是说,所观之物有了&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的情感烙印,那么陆游的梅花中有着怎样的寄寓呢?
明确:不屑媚俗、坚持理想
展示PPT:在孤独和寂寞中,坚守心灵的恬定;
面临悲剧性的灭亡,矢志不移。
——孙绍振《名作细读》
4、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词,要求情景再现:
我就是陆游……
我就在驿外断桥边……
5、展示PPT:&濒诲辩耻辞;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谤诲辩耻辞;
——清人沉祥龙《论词随笔》
明确: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借描写物的特点来表明诗人的理想、志向和情怀,我们把这类诗称为咏物诗,而物和意之间不仅要讲究形似,更要追求神似,由物到人,写出精神品格。
叁、涵咏比较,传承创新
展示PPT: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这一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濒诲辩耻辞;客观物象&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象征意蕴&谤诲辩耻辞;的有机结合体&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意象。
要求:请阅读下列两首诗词,涵咏比较,感悟梅花在不同的作品中意蕴的传承和创新。
1、我们先来学习齐己的《早梅》
明确: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素艳、幽香
象征意蕴:不甘寂寞、满怀自信
2、追问:不畏严寒、孤芳自赏和矢志不渝是诗人经常借梅花寄托的精神,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和符号化了的意象。近千年以后,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咏梅》,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一首同名词作,我们来看看作者翻出来哪些新意。
明确:梅花的特点:自得自在、顽强坚韧
象征意蕴:强劲、乐观、浪漫
展示PPT:毛泽东以一代伟人与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 ,变陆词之寂寞、愁苦、悲凉之气 ,创出一种新人耳目的乐观、浪漫、强劲的词学新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四、推荐阅读,课堂小结
1、推荐同学们课后继续品读一些咏梅的诗词
林逋的《山园小梅》
王安石的《梅花》
王冕的《墨梅》
2、展示PPT(要求学生集体诵读下面两段文字):
几千年来,梅花这种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奋勇开拓。梅花的品格已逐渐凝结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今天,梅花精神对提升品德、陶冶性情和滋养灵魂仍然有积极作用。
教师:同学们,希望梅花精神也将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教学反思:1、要通过对陆游咏梅词的分析鉴赏,以及对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齐己的《早梅》这两首词的涵咏比较,理解梅花这个古代诗歌中符号化的意象的丰富意蕴,以及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2、要让学生了解咏物词的特点,并找到鉴赏的路径和方法,通过一首词的学习,能够去读一类诗,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