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纸质刊物扫描)
发表在省级刊物《课外语文》 2015年第5期
大踏步走出&濒诲辩耻辞;合作学习&谤诲辩耻辞;的困境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房韵
【摘要】作为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合作、将独立与合作并驾齐驱、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并建设高效课堂测评机制,走出合作学习的困境,真正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成长。
【关键词】合作学习 困境 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强调: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的才能。我国的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打开了语文教学的门窗,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很容易为了合作而合作,偏离教师角色,使得学生缺失独立思维,并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悖逆了合作学习的宗旨。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策略:适时适度运用合作、将独立与合作并驾齐驱、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并建设高效课堂测评机制,大踏步走出合作学习的困境。
一、合作学习的困境
1、为合作而合作
自课程改革以来,&濒诲辩耻辞;合作学习&谤诲辩耻辞;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教学时尚。它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和发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但部分教师并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只注重热闹的表面形式,一味鼓励学生热烈讨论或共同完成作业。一堂课若没有运用合作学习,似乎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课,尤其在一些大型的公开课或评优课中,如果缺少了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环节,就被视为一种缺陷。这是典型的将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形式化,难免会对一些老师产生误导。有些简单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要学生合作完成;有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后,不到两分钟就草草收场,落入&濒诲辩耻辞;为了合作而合作&谤诲辩耻辞;的俗套。其实,学生从合作中到底收获了多少知识,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这是对教师的严峻拷问。
2、独立思维的缺失
合作学习追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积极互动和共同提升,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若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独立思维的缺失。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浸透着教与学的大智慧。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摒弃独立思考,恰恰相反,它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前提条件。如果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有了思维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成功有效的。可很多教师在追求&濒诲辩耻辞;合作学习&谤诲辩耻辞;的形式时却忽略了&濒诲辩耻辞;独立思考&谤诲辩耻辞;的本质,提出一个问题,还没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就亟不可待地要求合作探究,这样的合作注定是不成熟的,而且还有部分学生懒于思考,产生依赖心理,等着收获别人的思维成果,到最后,&濒诲辩耻辞;叁个臭皮匠&谤诲辩耻辞;未必顶上一个&濒诲辩耻辞;诸葛亮&谤诲辩耻辞;。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两者之间不能失衡。
3、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享有自由参与、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但我们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学习能力强悟性高的学生,他们在组织合作、谈论交流和陈述表达等方面都独领风骚。因为学习方式从机械模仿、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深入探究,这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高谈阔论,眉飞色舞,展示自我,分享成果。他们以小组的领头羊自居,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游刃有余地解决课堂问题,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反观学困生,本身就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学习热情,自我约束意识薄弱,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性依然不高,无法真正参与进来。他们既不发言,也不记录,甘当看客听众,结果只能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久而久之,学困生在课堂上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心如止水,无形之中就被隔离开来。学生走向两级分化,这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和宗旨。
4、教师角色的偏离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民主多了,强制少了。有些教师一味地突出自主,强调合作,完全放手,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纯粹的旁观者,缺乏有效参与。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环节中场休息,享受闲暇,趴在讲台上看看报刊杂志;或者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认为这是充分利用时间;或者独自在一旁研究教材,完全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偏离了角色,这是对合作学习的极大误解。那些贪玩的学生趁机找到了避风的&濒诲辩耻辞;港湾&谤诲辩耻辞;;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就懒于思考,自由散漫,东插一言,西聊一句;有些同学不善于倾听,也不能够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难以做到求同存异和共同探究。无序而混乱的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应是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决不意味着老师放弃自己的角色,退出教学的舞台,对学生放任自流。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适时适度运用合作
我们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并非任一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才能够完成。问题过于简单,提出后学生马上就能回答,没有讨论的必要,只有开放性、挑战性、有价值的问题才需要合作探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个体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在讲授《管仲列传》这篇课文的时候,像&濒诲辩耻辞;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谤诲辩耻辞;这样的问题,只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叁、四两段,仔细研读,概括归纳,就可以明确,不需要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但是&濒诲辩耻辞;本文是为管仲作传,司马迁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提及鲍叔?&谤诲辩耻辞;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始料未及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但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时我让学生合作交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讨论的时间。学生一下子就炸开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时还能听到个别学生激昂的辩解。在呈现小组讨论成果的时候,学生轻而易举地解读到&濒诲辩耻辞;用大量的笔墨刻画鲍叔是为了衬托管仲的才能,歌颂人生知己,相知相惜的友情&谤诲辩耻辞;,在老师的点拨下,竟然能够联想到作者司马迁,体悟他寄寓其中的&濒诲辩耻辞;怀才不遇,渴望知音,既羡又叹&谤诲辩耻辞;的情怀,着实让我很意外。一个课堂难点,竟然不费口舌,就迎刃而解,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给予的。在这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衍生出多元化的见解,有时还能生发新颖独到的观点。当然,对于那些即使学生花了很长时间讨论也没有头绪的问题或者学生没有相应知识储备来应对的全新问题,合作学习就难免流于形式,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的运用也要坚持适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代表对知识直接传授的抛弃。教师对课外知识的介绍,或对学生合作学习之后的错误和疏漏及时点评和补充,正好完善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教师生动精彩、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的讲授同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况且,即使学生爱好合作学习,若不切实际、多而滥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功效。
2、独立与合作并驾齐驱
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如果一味强调合作,或应用不当,将严重挫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悖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叁者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濒诲辩耻辞;合作学习&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独立思考&谤诲辩耻辞;既对立,又统一,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必须要有自己思考和见解作为基础条件。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务必要强调独立思考的意识,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跳动起来,杜绝部分学生&濒诲辩耻辞;等&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靠&谤诲辩耻辞;的依赖性心理现象,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茫然无措的状态。
中学生有叁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叁怕周树人,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以《史记》为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文言文,学生难免产生畏惧和抗拒心理。我觉得首先要带领学生跨越&濒诲辩耻辞;言&谤诲辩耻辞;的障碍,才能领悟&濒诲辩耻辞;文&谤诲辩耻辞;的魅力,可是如果教师直接传授大量文言字词知识,课堂枯燥无味,老师疲惫不堪,学生消化不了,此时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脱离教学困境,事半功倍。但是在合作探讨之前,我要求学生预先做到以下叁点:一、独立阅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掌握重难点字词;二、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古汉语字典,遇到疑难字词,要积极自主查阅字典;叁、在做好这两步之后,学生之间就近选择同伴形成合作小组,交流探讨,尽可能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对于那些通过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的字词,就直接跳过,等待课堂答疑,让其他学生或者老师来帮助解决,切忌七嘴八舌,纠缠太久,浪费时间。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开始重视课文注解,条件反射似地查阅字典,激烈地讨论,为了一个字词冥思苦想,反复推敲,这种学习的热情,让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情变得亲近了,喜爱了,最出乎意料的是,随便喊一名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解决字词,而且能够顺利流畅地翻译一段文字,甚至有时对我给出的解释提出大胆质疑。是独立充分的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探讨,让学生变得自信而勇敢。
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的个体思考之后,带着思考的成果和疑惑,展开积极的讨论,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形成学生之间的共享、碰撞、互补和共赢,切实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一个高效的课堂。
3、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切忌偏离角色,要找到自己的科学定位。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配者和传授者,应重新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濒诲辩耻辞;促进&谤诲辩耻辞;,即&濒诲辩耻辞;促成&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推进&谤诲辩耻辞;的合二为一,不仅针对学生的&濒诲辩耻辞;知识与技能&谤诲辩耻辞;的培养,而且重视&濒诲辩耻辞;过程与方法&谤诲辩耻辞;及&濒诲辩耻辞;情感、态度、价值观&谤诲辩耻辞;的生成,从而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推进者。
首先,教师要科学引导。合作学习的精要就是要学生之间的互动、倾听、分享和融合,在学生简单地以为合作学习就是一帮人围绕一个问题高谈阔论、争吵不休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真诚纠正他人的错误,及时反省自身的疏漏等。其次,教师要认真观察。时刻关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个别学生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在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热闹非凡,流于形式,教师都要及时加以督促,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新颖独到的想法闪现,教师在巡视中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当学生遇到疑难杂症,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教师要及时参与、点拨,帮助学生排除障碍,防止合作学习停滞。当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得出基本结论之后,教师可以就一些典型错误或学生之间的分歧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刻。
4、建设高效的课堂测评机制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反馈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个别测试、随机提问、小组竞争、等级打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反馈形式,基于&濒诲辩耻辞;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谤诲辩耻辞;的教育理念,我把课堂测评的关注点放在&濒诲辩耻辞;人人参与,追求进步&谤诲辩耻辞;,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因为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促进与提高,但学习习惯好,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更容易成为小组的&濒诲辩耻辞;领头雁&谤诲辩耻辞;,那些在学习上欠缺耐心和悟性的学生则容易被边缘化,成为一名&濒诲辩耻辞;旁观者&谤诲辩耻辞;。于是我有意识地给学困生吃&濒诲辩耻辞;偏饭&谤诲辩耻辞;,多关注,多提问,把难度适宜的问题留给他们,面带微笑发自内心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他们得到了认可与赏识,自然就消除了自卑和畏惧心理,找到了存在感,敢于展示自我。
一名男生在课堂上表现一直很消极,昏昏欲睡,游离于课堂,我也很少跟他互动,只是暗自担忧。每当遇到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纵使其他成员兴趣盎然,眉飞色舞,他依然无动于衷,无精打采,反正老师也不会叫到他。后来他的语文成绩跌到谷底,我不得不关注到他,除了多和他沟通,我给自己定一个规矩,每节课必须喊他回答问题,至少一次。逐渐地,我看到他眼中的亮色和脸上的微笑。他变得积极起来,时而查字典,时而做记录,遇到分歧的时候,还能听到他激烈的争辩,到了检测环节,我总能看到他满脸期待的样子,就不失时机地喊他回答问题,遇到疑难字词,还特意叫他来解释。他瞬间找到自我存在感,主动回到了课堂,并在一次考试中取得105分的好成绩,让我震惊不已。我更加相信,教师智慧评价、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合作学习体现&濒诲辩耻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谤诲辩耻辞;的新观念,旨在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顺理成章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被人们誉为&濒诲辩耻辞;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谤诲辩耻辞;,但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走出合作学习的困境,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实践,总结反思和深入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