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栏目列表
中期评估表
发布时间:2020-05-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何飞

附件6

项目类别


 

编号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课题

中期评估表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何飞          

 

主持人所在单位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  

 

             2020-5-12        

       

 

 

果冻制作厂911制片厂麻花教师发展处办公室

二翱二翱年五月制


 

 

一、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何飞

搭建培养地理实践力教学模式

李丽萍

总结成果

刘婷婷

社会调查实践行动研究

胡方晓

户外考察实践行动研究

陆唯梅

模拟实验实践行动研究

吕秀玉

模拟实验实践行动研究

赵裕军

模拟实验实践行动研究

孙秦玉

户外考察实践行动研究

代梦云

社会调查实践行动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限2000字以内)

1.核心概念再理解

1)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特征

l  实践性

      地理科目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实践性,因而实践性是地理实践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包括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和演示实验叁个方面。无论哪种形式,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都需要学习者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因而,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最终运用表现性评价法,对学生实践过程达到真实、合理评价。

l  区域性

      根据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地理实践力提出的新要求,学习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因此,在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下,要完成这一新使命,就要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达到。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依托教材,结合区域现实,创设真实情景下的地理问题,使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地理学习的现实感。因此地理实践力具有现实性的特点,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认知。

l  整体性

      地理实践力素养不仅仅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融合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地理知识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内化知识,达到“学习即生活”的目标。

l  科学性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实践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现今的计算机时代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教材内容之外,能够自主搜寻相关信息,并能准确挑选科学有效的信息,满足对知识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对材料信息进行科学有针对的选取,保证数据等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l  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新型地理课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真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创新因素,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想法,并能按照新思维,敢于尝试,具备一定的意志力与执行力,真正实现地理实践力的最高水平的要求。

2)户外考察、野外考察、研学之区别

野外考察亦称“现场考察”、“实地考察”。专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直接了解所学专业的现场情况,以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实际知识、技能和经验。或采集标本,或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一般在大学阶段使用该类方法。野外,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为:即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高中生处于未成年,在野外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户外指室外露天处,与室内有区别户外活动也就是露天场所的活动。户外运动能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团队之间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欢迎。由于高中生的特殊性,新课标修正为户外考察比较适合。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 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研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户外考察的范畴包含了研学,研学只是户外考察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已。

3)实验、模拟实验之区别

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科学实验的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叫做模拟实验。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高中生由于知识储备、课时、能力等一些要素的限制,目前主要适合模拟实验阶段,这也为今后的实验阶段做好准备。

 

2.研究过程再设计

首先是研究目标再校准:

1.具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依托一定的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包括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叁个方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材料,材料中药充分包含地理信息,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筛选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并能对其进行正确解读。

2.面对真实问题时有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依托一定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者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整合,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让课堂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和认知度,从而增强处理地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面对真实情境时,在地理实践时,注意指导学生,应用地理专业术语正确解释地理表象,并能从地理视角对时政新闻、周围的实际现象问题作出准确的说明和评价,因时、因地制宜地表达科学处理问题的方式。

4.发现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之一,研学旅行与生活地理是一致的。核心素养是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借助问题情境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教出来的,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鲜活、具体的生活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有利于丰富真实情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变革。

5.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地理实践力不仅是一种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地理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地理实践活动中,要养成自主思考,熟知实践流程,设计地理时间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者能进行复杂实验设计   与实施,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想法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立场,从而真正获得地理实践力素养。

其次是研究方法再厘定:

1.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就是在课题前期,通过对前任的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以形成对研究内容的科学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课题研究初期,通过浏览知网、百链等学术网站,了解和地理实践力的相关资料。

2.野外观察法

该调查法就是调查组“亲临现场”,在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时,进行有目的观察或访谈,来获得想要研究的基本资料。在高中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时间,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基本情况。

3. 问卷调查法

主要应用于其他学校地理实践力摸底阶段。通过对学校校长、学生、教师及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了解现状及各界对研学中地理实践力的期待,从而确定活动设计方案。

4).比较研究法

主要应用于理念厘定、框架搭建、机制形成、策略提炼、模式落地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在对各种相关理论的比照研究及充分调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研究。

5).行动研究法

主要应用于实践操作、策略推进的过程中。围绕总课题的总体思路,细化落实各项子课题研究,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探索研学旅行中的地理实践力的评价量表

 

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课标内容梳理

      目前的地理1”侧重于自然地理学,包含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根据课标的要求,地理1”中适宜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内容梳理如下:

“地理1”中适宜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内容梳理

编号内容要求1运用小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2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上壤标本,说明上壤的主要形成因素4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课程标准内容的梳理,不难发现,地理1”适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以上4条,与以往课标相比,在自然地理的学习要求中,加入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有更深刻地认识,并能作为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工具。由于“地理1"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教师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自觉用地理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各方面的地理技能,以此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球圈层我来做”“地貌实地考察乡土土壤类型调查”、“植被类型调查”、"google地球寻找家园等相关实践活动,使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实通过实践活动,从实践方案、课堂教学、考查内容、相关记录、任务分工等多个方面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地理2”侧重于人文地理学,包括人口分布、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四部分内容,其中适合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标梳理如下。

“地理2”中适宜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内容梳理

编码内容要求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3结合实例,说明上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4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5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6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课程标准地理2”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地理2”适合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内容有6条。地理2”以人文地理领域的内容为契机,意欲帮助学习者领会基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时空特点,增强人地和谐观念。另外,由于地理2"注重空间布局,而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将抽象的地理现象,转化为具体的地图,能够增强学生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在课标内容要求中,也加入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因此,针对这一模块,要求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社区型开放教师的角色,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设计合理的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城市规划局参观南大街商业网点布局调查”、“常州中天钢铁特色工业部门工序参观”、“道路口车流量统计”、“旅游委对于某地全域旅游规划地图学习”、“某商场区位选择因素分析”等具体实践活动。另外要注重社会调查方法的指导、调查任务的布置以及信息技术等方法的学习,实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

 

4.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中的有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核心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了解情况,经统计后发现,文科班的学生没听说过地理核心素养的人数最少,只有3.75%的学生表示未听说过,而理科班同学没听过地理核心素养的最多占29.8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科学生的地理教学相对较重视,能将核心素养理念传输给学生,而对理科班的重视程度不足,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高考不考地理,使得理科学生对地理学习重视不足,教师提出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其关注。

问卷中考究学生对核心素养及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的了解程度,旨在反映当前地理核心素养的普及程度。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核心素养不了解。从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统计看,有83.33%的学生认为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含学会学习,83.33%的人认为核心素养包含科学精神,还有21%的学生认为核心素养不包含社会参与这一项。事实上,从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了解情况来看,认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的学生分别为35.67%,  30.33%, 23.67%10.33%。事实上,人地协调观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为何还存在一定的误解。

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较多,户外调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和课堂教学均可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然而调查调查中发现(7),选择答案全部正确的只占50.67%,而就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各类活动方式来说,学生选择户外考察的有278名,选中率达到93%,说明学生对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还存在错误认识,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上,学生们对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还不很大。

从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有关方面在大力提倡开展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但落实并不到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也相对较低。

 

5.培养地理实践力之户外考察实践途径

户外考察旨在让学生直接了解所学专业的现场情况,以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实际知识、技能和经验,或采集标本,或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高中生如何在一次户外考察中获得和锻炼相关的地理实践力,课题组采取了以学校为组织单位的研学旅行。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研学旅行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模式,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6.培养地理实践力之社会调查实践途径

 

地理必修2中设计到的人文地理,它与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景观息息相关,课题组成员根据所学知识在年级组形成研究性学习调查,并在连续3年中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评比,获得特等奖一次,叁等奖一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在社会调查形成的研究性学习基础上,开设市级公开课2节,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影响。

7.培养地理实践力之模拟实验实践途径

地理新课标(2017版本)中涉及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这部分的地理实验一般在课堂中很少呈现,主要由老师直接推送实验结论。这就使得学生缺少了学习锻炼地理实践力的机会。如果把这部分模拟实验还给课堂,还给学生,这既会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地理知识的特征,课题组形成了以下模拟实验的利用模式:图1是基于地貌冲积扇实验的具体应用,它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的对比再实验;图2则是模拟洋流形成的原因进而理解全球的洋流分布;图3是世界时钟的设计利用。

 

1                                2

3

 

 

2.课题中期取得的成果(包括已出版、发表的成果,请注明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已产生的实践效应;相关领域专家的评价等。)

1.形成了一些列的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抓手

通过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方式形成落实了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多年的实践,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形成了一些列的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正逐步理清思绪,明确研究方向,取得初浅成效。

1)系列论文集

作者成果名称刊物名称或出版社、时间字数获奖情况李丽萍论文发表《由“气旋形成”演示实验引发的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核刊)2018年第11期2017.113000 刘婷婷论文发表《例谈移动学习软件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核刊)2016年第9期2016.94500 刘婷婷论文发表《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结构解析与评价模式》《地理教学》(核刊)2019年第1期2019.148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借助地理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2019.53500 李丽萍论文发表《“问题串与情境”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地理教学》2017年第3期2017.240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巧借“无字之书”,践行核心素养》《地理教学》2017年第4期2017.241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基于云平台的地理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5期2019.546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应用同屏技术构建BYOD移动授课平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6期2018.95113 李丽萍论文发表《基于云平台的高中智慧课堂教学实践调查》《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2019.1055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以“主要地貌类型”为例》《教学月刊》2018年第11期2018.1141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基于同屏技术的BYOD移动授课平台构建与应用价值》《课程与教学》2018年第4期2018.848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借助地理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2018年第6期2018.123500 李丽萍论文发表《例析地理教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课程与教学》2019年第2期2019.43400 李丽萍论文发表《充分利用生活与实践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课程与教学》2016年第6期2016.123200 何飞论文发表《巧用mirrorop传屏技术和智能手机APP打造互动地理课堂》《地理教育》2016年第8期2016.83300 何飞论文发表《高中生节假日的微型移动学习》《课程与教学》2016年第4期2016.83200 何飞论文发表《浅谈MirrorOp无线传屏技术的教学功能》《课程与教学》2016年第5期2016.102830 刘婷婷论文发表《云智慧课堂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初探——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年第7期2018.074300 刘婷婷论文发表《思维可视化软件“斧子演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年第1期2019.13300 刘婷婷论文发表《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内容与评价指标》《课程与教学》2019年第1期2019.345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年第1期2017.228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年第3期2017.629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常见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与天气》《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年第5期30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年第5期28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年第7期下旬2018.729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主要地貌类型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年第9期下旬2018.93100 李丽萍教学案例发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年第3期下旬2019.33000 刘婷婷论文获奖《农业的区位因素》2018年度江苏省一师一优课优秀教学设计评比4133省二等奖刘婷婷论文获奖《刍议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结构解析与评价模式》江苏省中学地理教育学会2019.14500省一等奖李丽萍论文获奖《iPad App功能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探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师陶杯2017.115400省二等奖李丽萍论文获奖《借助地理园地,提升核心素养——以安徽省宁国中学“凤宁地理园”为例》江苏省中学地理教育学会2019.95000省三等奖何飞论文获奖《基于课堂模拟实验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江苏省中学地理教育学会2019.14100省二等奖何飞论文获奖《互联网+时代利用同屏技术打造地理互动课堂》常州市中学地理教育学会2016.122800市一等奖

2)形成地理实践力相关的课例和视频集

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通过反复磨课后开设公开课的方式,形成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课例和视频集,如下表:

级别课例名称授课人市级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李丽萍市级交通运输方式何飞市级常见天气系统何飞市级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刘婷婷市级气压带和风带刘婷婷市级气候类型及其判读何飞校际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李丽萍校际间暴雨何飞校级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李丽萍校级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李丽萍校级喀斯特地貌何飞校级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何飞

3)优秀课例获奖项

序号名称获奖者获奖时间授奖部门1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评为省级“优课”胡方晓2018年2月江苏省电化教育馆2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在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评为省级“优课”李丽萍2018年2月江苏省电化教育馆3《常州市湿地公园现状与保护对策的调查研究》在2018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市特等奖李丽萍刘婷婷2018年5月常州市教育局4《对于优化常州市区交通路口设计的调查与研究》在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市叁等奖何飞胡方晓2019年5月常州市教育局

4)课题成员开展的经验交流

讲座类型主题主讲人大市讲座同屏软件的使用(一)(2019.4)李丽萍何飞大市讲座同屏软件的使用(二)(2019.4)李丽萍何飞大市线上讲座如何使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教学(2020.2)何飞校青年教师讲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0170405)李丽萍校暑期校本培训讲座iPad App功能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探索(20170701)李丽萍校级交流最好的课程在路上(20171025)李丽萍创新班交流创新班平板教学的优势分析(20170927)刘婷婷

 

 

 

 

 

 

 

 

 

 

 

 

 

 

 

 

 

 

 

 

3.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通过研究认为,传统教育思想、教师业务素质、地理实践活动自身特殊性己成为制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原因,而提高教师素质、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解决地理实践力培养所遇困境的主要手段。

现阶段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地理学科的特点的认识比较模糊,其中有将近叁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不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此外,近一半的学生对地理实践力的特征不能全部了解,对地理实践力有何作用的认识也相对较低,对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也存在错误认识。

而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上,学生们对户外调查认可度较高,而对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几乎不组织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而合作学习、课外作业的次数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差异较大。正是由于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不足,导致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不能从自然、社会和区域特点叁个维度思考问题,甚至导致近1/3的学生目前并没有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

 

 

 

 

 

 

 

 

 

 

4.下阶段研究计划

1.2020-5课题的中期评估

2.2020-5-2020-12   完善二期的问卷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状况,完善相关的学生参与的地理实践力作品,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学生作品展示,完善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提炼。

3.2021-1-2021-9课题结题

 

 

 

 

 

叁、评估小组意见


四、评估小组成员

评估组职务

  

 





















五、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该课题参加中期评估。

 

                   公 章

                                    

六、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  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