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李丽萍《中国的能源安全》
【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及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能源供需特点及背景。(综合思维)
2.通过视频、图表及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石油供需变化的历程,明确我国石油、煤炭的供需现状及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3.借助视频、图片、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1、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2、石油供需和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3、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教学难点】石油供需和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常州“穿越之旅——常州公交的前世今生”视频音乐
思考:促使常州公交使用能源由燃油、燃气到电动的原因(条件、目的)有哪些?
这种变化与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何关系?
【讲授新课】
一、中国能源之“境”——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教师】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我们都知道这些化石能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所以能源会越用越少,但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些化石能源,就会发生什么?
【学生】就会产生能源安全问题。
【教师】这是由于能源供给与需求不对应引起的,这是原因之一,同学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原因?
【学生】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能源资源具有什么特点?(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和风能等)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
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
【读图分析】结合教材笔29-31图文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材料一:教材p30 图2.12 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
问题:1.概述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增长方面的特点。
材料二:教材p30 图2.13 2020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问题:2.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何特点?
材料三:教材p31 图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
问题:3.思考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和进口量有何特点,这种特点有何影响?
材料四:教材p31 图2.15中国煤炭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格局
问题:4.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有何特点?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结合上述思考,总结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总结: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二、中国能源之“困”——中国石油安全
【教师】结合第一部分我们总结出的能源供需特点,猜一猜,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应该是什么?
【学生】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教师】石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小组讨论,结合教材第32页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自主学习:我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材笔32)
【读图分析】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材料一:教材p33 图2.17中国石油生产、消费与自给率变化
问题:1.1990-2015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哪些变化?对比供给与消费,我国存在怎样的石油安全风险?
材料二:中国石油进口国家及路线图
问题:2.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国家和地区?
问题:3.写出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沿途依次所经的大洋、海、海峡等,并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该航线的缺点(不利条件)。
【教师】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二、中国能源之“困”——中国煤炭安全
【教师】这一部分我们来讲一下我国的煤炭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就表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能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一个是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另一个是能源供给与需求不对应。以此类推,对于煤炭方面的能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
煤炭方面的能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供需空向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教师】我们先来讲第一个原因——供需空向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生态能弱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第二个原因根据下面图片,总结出各种环境问题。
叁、中国能源之“害”——影响国家安全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教师】世界能源发展呈现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所以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呈变缓的趋势。所以小组讨论一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有什么特点?
【学生】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主要表现: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着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教师】为了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自主+合作学习:我是未来构建者——对未来能源安全建言献策
【学生讨论】
【师生互动】
措施1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
措施2 :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措施3 :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
措施4 :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拓展】中国能源之“策”——常州在行动
【课后调研】聚焦“盐穴储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2022年5月26日,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我国首个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金坛成功并网投运。有人形象地比喻它是藏在地下1 000 m的城市“充电宝”,它不烧煤也不烧天然气,而是靠压缩空气来推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提供动力的空气就来自电站地下的盐穴里。
盐穴就是地下盐层被开采后形成的腔穴,不仅密闭性好,稳定性还高,是储存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金坛地下有数十个闲置的盐穴,如果这些盐穴不用来储能,老井就要进行封堵,防止发生地面塌陷等事故。
储能电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用低价电把空气压缩到地下盐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把空气释放出来发电,就相当于把电给储存起来,可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同时还能促进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1.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的工作原理。
2.分析利用盐穴储能的优点和主要障碍。
3.分析空气储能电站布局在江苏的区位条件。
4.分析建设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意义。
【知识建构】
【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这为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实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学反思】
1.选修叁内容看起来简单,但教学设计出新意需要动脑筋,为此,认真翻阅了教师用书,了解了选必叁编写的思路和框架体系,让自己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教材和内容的安排;
2.如何将简单的内容能够用主线串联,是现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所以阅读了主题式教学、主线式教学、一境到底教学等相关的论文,受益匪浅;
3.对于使用辫补诲教学,准备的过程确实麻烦,因为不是常态化使用,所以使用的流畅性、熟练度上待提高,但是尝试新鲜事物总是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使用后又会获得大的收获,我愿意去做这样的拓荒者。